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石墨烯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墨烯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石墨烯材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内容 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 二、石墨烯的简介 三、石墨烯在锂离子正极的应用 四、石墨烯在锂离子负极的应用 五、展望 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 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1992年索尼公司发布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循环性好等优点,革新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面貌。后来以钴酸锂和三元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成为便携电子器件的主要电源。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本质上是一种锂离子(Li+)浓差电池,其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Li+ 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如图1所示。 图1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示意图 1.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高、能量密度大,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以及自放电率小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发展最迅速的新型电池 。目前其应用主要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电源,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另外,在航空航天、风光储能以及电动汽车等方面,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也发展迅猛,如图2所示。 图2 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 1.4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 锂离子电池的功率性能,即大电流放电的能力,主要受限于电极材料的结构与电解质的性能,因此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并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制备具有高效储能特性的负极材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负极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1)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2)合理的Li+传输通道。碳/石墨材料是目前已经商业化使用的负极材料,其价格便宜、来源丰富、能提供低而平稳的工作电压,性能稳定。充、放电时Li+在石墨的层间嵌入、脱出,每6个碳原子与一个锂离子形成LiC6结构存储Li+,其储锂模型如图3(a)所示,按照该模型计算, 石墨的理论储锂容量为372 mAh/g。 图3 (a)石墨储锂模型; (b)单层石墨双面储锂模型 1.4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 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首次用机械剥离石墨的方法在实验室获得了称之为石墨烯(Graphene)的单层和薄层石墨,并进一步表征了石墨烯材料的各种基本性质。从此,石墨烯就以其独特的性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石墨烯具备的很多优异性能,如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杨氏模量、巨大的表面积等,使其成为非常有潜力成为新一代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相比于普通的碳基材料,其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好的循环性能。作为负极材料,每片单层石墨都以杂乱无章的形式排列,每片单层石墨的两边均可结合Li+,如图3(b)所示,因此石墨烯将可达到约两倍于石墨的理论容量 (即:744mAh/g)。 图3 (a)石墨储锂模型; (b)单层石墨双面储锂模型 2.1.什么是石墨烯? 二、石墨烯的简介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薄膜。其厚度只有0.335纳米,仅为头发的20万分之一,被认为是构建其它维数碳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纳米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具有极好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和电学质量。 图4 石墨烯结构示意图 图5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和安德烈·海姆 2.2 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发展简介 (1)石墨烯微片制备 1859年,Brodie制备了GO溶液,当时称为石墨酸。 1958年, Hummers发展了这种方法,目前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的主流方法。 其他方法:如微机械剥离法、化学合成法。 (2)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制备 2006年,Berger 等人,首次通过加热SiC,使C原子渗出在(0001)上重新排布生长出了石墨烯。 2008年,Coraux等CVD法以C2H4为原料在Ir(111)表面外延生长出石墨烯。 2009年, Kim等人采用以C2H4为原料在Ni(111)表面外延生长出石墨烯。 2012年,成会明、任文才等 在贵金属上制备出了1mm2左右的六边形单晶石墨烯,并实现了无损转移。 其他方法:静电自组装法、旋涂法等 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00m2/g VS 活性炭8002/g 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 VS 铜400W/mK 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 VS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