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大聚落长江中游文明的崛起.docVIP

石家河大聚落长江中游文明的崛起.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家河大聚落长江中游文明的崛起.doc

石家河大聚落长江中游文明的崛起   长江中游地区以三峡出口宜昌至江西九江湖口为界限,长江从中穿过,四周为山地丘陵,中间是广阔的两湖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   中国古代史的长期研究证明,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首次超过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在隋唐以后。而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古代可以稽考的先秦文献中一直是一个荒蛮的地区,直到东周时期的楚国和楚文化出现时才有和中原诸国一争高下的经济和文化实力。   但新中国60年来的考古学研究证明,长江中游地区在史前时代还有一个时期足以和当时的黄河流域媲美,这就是距今5000~4000年前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这个时期长江中游特别是两湖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成就在古代文献中没有记载,是一个“消失”了的“史前文明”。这样一个“消失”了的“史前文明”是如何发现的?它们是个社么样子的“文明”?又为什么会“消失”?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与城址的发现   1949年之前的长江中游地区几乎没有考古工作。150年代中期,石龙干渠穿过湖北天门石家河和京山屈家岭遗址,抢救发掘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考古遗存,也因此分别以这两个地点命名了两个考古学文化。以后的考古发现和发掘证明,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向北一直发展到江淮之间。屈家岭文化直接发展到石家河文化,二者实际上是同一考古学文化,年代相加大约在公元前2900~公元前2100年间。但当时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一直都不清楚。   从1985年开始,由北京大学考古系严文明教授任领队,北京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博物馆联合组成立石家河考古队,对石家河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截止到1992年,共在这里发掘了邓家湾、谭家岭、土城和肖家屋脊四个地点近1万平方米。发现了大规模的建筑基址、墓地以及数千件小陶俑、刻画符号陶缸等令学界振奋的大量新的文化现象。考古队在1990年和1991年春季4个月的时间里,对石家河遗址群范围内、近8平方公里的每个遗址点都进行了踏查、钻探和铲探,并采集地表和剖面上的遗物,发现了屈家岭—石家河时期的巨大城址。那时候还没有GPS和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全凭从地理部门借来的一张万分之一地形图,测量则全部靠队员赵辉手执地质罗盘和步测。但这张手测的地形图与后来航拍照片绘制的地形图对比,误差竟然很小。   1990年4月的一天,我们调查到三房湾附近一道像大堤一样的土垣上面,当地百姓有的说这个大堤是1958年修的,也有老人说从小就看见它在这里。从在大堤上修的一个龙窑剖面山可以看到,堆积中夹杂的陶片大多是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最晚不晚于石家河文化。临近大堤的邓家湾地点发掘证明,这个大堤建造的年代大致在屈家岭的早中期。在大堤的西面则是至今存水的南北长的条形堰塘——然后我们突然领悟,这哪里是什么堰塘,它应当是过去的护城濠!这里才是真正的屈家岭—石家河时期的城垣。   石家河城址的发现和确认,一下子提升了对石家河遗址乃至对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的认识。其实在湖南澧县城头山等遗址很早就发现有城垣,也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屈家岭时期的,但一直没有得到确认。石家河城址的发现一下子就引发了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城址大发现。接下来的10余年间就确认了15座屈家岭—石家河时期城址,集中分布在大洪山南麓和洞庭湖西部。相信这样的城址今后还会发现更多。   城址及其领地   长江中游地区进入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以后,文化发展和聚落的演变出现了新的形式和格局。这主要表现在两湖地区聚落的数量进一步增多,特别是在两湖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址等新的聚落形式以及大规模的聚落间的联合,没有证据表明这样的变化出自环境的原因,因此很可能是出自本地区社会内部及区域间社会互动。   调查相对仔细的地区如洞庭湖西部的澧阳平原发现大溪文化遗址有50处,屈家岭文化时期(含油子岭文化时期)遗址有63处,石家河文化时期则有192处,比大溪文化时期多近4倍。也就是说,在两湖平原和周围山地的交接地带,一般一个县的范围内就会有上百处这两个时期的遗址,有的地区还要多一些。   目前所知屈家岭—石家河文化15处城址包括:石家河、走马岭、阴湘城、城头山、鸡叫城、鸡鸣城、门板湾、陶家湖、马家垸、笑城、青河、城河、陈河、叶家庙、张西湾,大都是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遗址。其中石家河城址按照城圈围住的面积计算有120万平方米,加上环壕以外与城址同时期遗址的面积,整个聚落面积接近8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是公安青河城,面积只有6万平方米。多数城址的面积都有几十万平方米。   在城址发现相对密集的两湖北部地区,可以尝试推测一下大型城址所代表的大型聚落的领地范围。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