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张仁川).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张仁川)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 主任医师:张 仁 川 精神疾病流行状况(修改).ppt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一、关于变态心理学 (一)定义:以心理与行为障碍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而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 (二)对异常心理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并以此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及行为,即胆汁质(强而不均衡型)、多血质(强均衡灵活型),粘液质(强均衡惰性型)、忧郁质(弱型)。 (三)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1.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⑴两个基本命题 ①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②性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 的重要起因。 ⑵根据两个命题,弗罗义德判断 ①人类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动力,称“力必多”。 ②“力必多”驱动幼年性心理发展 口欲期(1岁)、肛欲期(1—3岁)、生殖器欲期(3—6岁)。 ③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和意识构成;相应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④“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 ⑤防止焦虑的能力称“防御机制”。 ⑶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说明 ①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如建立基本信赖感与安全感;自治自立;处理三角性情结。 人格变态、异常与性心理“退化”或发展的“固著”有关。 ②“自我”不能理性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冲突和矛盾,焦虑就会产生。 ③为防止、抵御和清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⑷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动力之一。 2.行为主义的解释 ⑴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巴浦洛夫)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一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二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⑵学习的原理:人的行为都遵循学习的规律,变态行为也应属于习的性行为,可以习得,也可以弃掉。 ⑶操作条件作用原理(斯金纳) 人类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经验的本能(又称“认知本能” ),是心理发展动力之一。 3.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如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表现是“存在焦虑”,即“存在”和“责任”冲突。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一)正常心理活动三大功能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在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正确反映认识客观世界本质及其规律性、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二)常识性区分方法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三)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 1.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2.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3.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4.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5.个体主观上不适应体检。 (四)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五)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峰1995)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人的精神或行为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性。 “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三、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一)认知障碍 1.感知障碍 ⑴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感觉减退: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 内感性不适: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适感。 ⑵知觉障碍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原始性幻觉,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想,心因性幻觉)。 ⑶感知综合障碍:感知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如视物变形,非真实感、窥镜症。 (二)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 思维迟缓: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洞,概念和词汇贫乏。 思维松驰或散慢:联想松驰,内容散慢。如答非所问。 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破裂,内容缺乏连贯性,逻辑性。 思维不连贯:严重破裂性思维。 思维中断:不应该停顿处突然停顿。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指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病理性赘述:说话罗嗦,夹杂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