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当给肌肉一个阈上刺激时,肌肉即发生一次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蟾蜍腓肠肌的单收缩共历时0.12S,若给肌肉两个以上有效刺激,并且每两个的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该肌肉单收缩的总时程,则肌肉将出现一连串各自分离的单收缩。若增加刺激频率,使每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小于该肌肉单收缩的总时程,则引起肌肉的收缩可以总和起来,出现连续的收缩,称为复合收缩。复合收缩包括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1、不完全强直收缩: 即刺激间隔短于单收缩时程而长于收缩期,也就是新的收缩发生于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肌肉的收缩瓜可以融合,出现持续的锯齿状收缩曲线。 2、完全强直收缩: 即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短于收缩期,每次新的收缩都产生于前次收缩的收缩期中,肌肉的收缩反应完全融合而出现持续的收缩曲线。强直收缩的肌张力要比单收缩大3—4倍。 二、实验目的: 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强直收缩的成因。 三、实验对象: 蟾蜍 四、实验器械、药品 BL-410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蛙类手术器械、任氏液等。 五、实验步骤: (一)捣毁脑脊髓:抓蛙时注意眼睛后面耳后腺内毒素 (二)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三)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与换能器连接。松紧适宜。 六、观察项目: (一)依次选定“实验项目”“肌肉神经实验”“刺激频率与反应的关系”,在弹出的“设置刺激频率与反应关系实验参数”对话框中默认的3种收缩形式的刺激参选“经典实验”,系统按照设置输出3组不同的刺激,观察收缩形式的变化。 3种收缩形式的刺激参数 七、难点、重点: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八、注意事项: 1、每两次刺激之间必须让标本休息15s 2、经常给标本滴加任氏液以维持兴奋性于良好状态。 本实验是刺激坐骨神经,兴奋经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发生兴奋。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 1、接头前膜:即神经末梢的细胞膜。在神经末梢的轴浆中含有大理的囊泡,泡内含有乙酰胆碱。 2、接头后膜:与接头前膜相对应的肌细胞为接头后膜,也称终板膜。终板膜上存在乙酰胆碱受体及使乙酰胆碱失活的酶—胆碱酯酶。 3、接头间隙:接头前膜与接头后膜之间窄小空 隙。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当运动神经兴奋时,神经冲动传到轴突的末梢时,电压依从性Ca2+的通透性增加, Ca2+由细胞外进入膜内,膜内的Ca2+浓度增高,促进囊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然后破裂。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到接头间隙。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N受体)相结合,使原来处于关闭状态的通道蛋白发生构象改变而开放。这种通道可允许Na+、K+和少量的Ca2+通过细胞膜,主要是使Na+内流,少理K+外流,结果使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小,即出现膜的去极化。由于这一电变化产生在终板膜上,因之称为终板电位。终板电位也可发生在终板膜上,因之称为终板电位。终板电位也可发生总和,并向周围肌细胞膜扩布,使周围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动作电位,进一步引起肌细胞的收缩。 接头后膜处的乙酰胆碱必须及时地被清除,否则它将继续作用于终板而使终板膜持续去极化,引起肌细胞的持续收缩或影响下次到来的神经冲动和效应,乙酰胆碱的清除依靠接头间隙处的胆碱酯酶的水解作用来完成。 * 10 60 20 强直收缩 3 15 5 不完全强直收缩 3 3 1 单收缩 时延(s) 个数(个) 刺激频率(Hz) 收缩形式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