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药剂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3 药剂卫生.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剂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3 药剂卫生

第3章 制药卫生 3.1 概 述 制药卫生的概念 中药制药的卫生标准 预防污染的措施 制药卫生内涵 涉及制药全过程的卫生管理 药品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必须符合GMP的要求 中药制药的卫生标准 致病菌 活螨 细菌和霉菌 暂不要求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同剂型和不同给药方式要求不同 不含生药原粉的膏剂等 以神曲等发酵类药材为原粉入药者 产生污染的环节与预防措施 原材料 原药材、辅料 包装材料 生产环境 生产设备 操作人员 水洗、灭菌、干燥 空气净化 清洗、保持洁净干燥 卫生制度 3.2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中药制药环境的基本要求 厂区环境 选址自然环境好、无污染地区 厂区绿化等 厂区布局 根据气候、工艺等进行科学规划 厂房设计和装备 按工艺流程及洁净级别要求 人流、物流分开 录像 厂区规划:总体设计 厂房设计:工艺流程 物料人员净化 空气洁净技术 空气洁净技术 创造洁净空气环境的技术 空气洁净度 洁净环境中空气的含尘(微粒)多少的程度 空气洁净级别 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粒径≥0.5μm的微粒的最大允许粒数来确定? 空气洁净区 100级 注射剂的配液 滤过 灌封 分装 10000级 须滤过除菌但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无菌制剂 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注射剂+滴眼剂+不能灭菌的口服液的配液滤过灌封 100000级 片剂、胶囊、丸剂、口服和外用原料药 空气洁净技术简史 19世纪中叶 洁净室概念 手术室喷洒石碳酸(苯酚)溶液控制感染 19世纪末,显微技术发展,细菌发现,重视手术室消毒 20世纪初,美国航空仪表生产中,“控制装配区”,过滤空气 1940,美国创建第1座洁净室“洁白的工作室” 1950,高效空气粒子过滤器问世,里程碑 1961,世界最早的洁净室标准,美国空军技术条令203 1963,洁净室第1个军用部分的联邦标准FS209 世界最通行、最著名 基于层流概念 奠定了各种洁净室标准的基础 发展过程 洁净室技术起步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大量电子仪器失灵 洁净室技术发展阶段 60年代,宇航技术对电子元件的要求 洁净室技术加速阶段 70年代,集成电路大生产 洁净室技术高峰阶段 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 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在室内造成的一种空气流动状态与分布 室内含尘浓度与换气次数有密切关系 目前采用的主要气流组织 乱流 层流(单向流、平行流) 层流 空气流线呈平行 各流线间的尘粒不易相互扩散 类似活塞作用 达到净化程度高 乱流/紊流 具有不规则运动轨迹 主要利用稀释作用,使室内尘源产生的灰尘均匀扩散而被“冲淡” 一般采用上送下回的形式,使气流自上而下,与尘粒重力方向一致 乱流式洁净室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投资和运行费用较小 洁净室的卫生与管理 人是药品生产中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洁净区内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必须设置缓冲设施 100级洁净室内不得设置地漏,操作人员不应裸手操作,当不可避免时,手部应及时消毒 10,000级洁净室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得穿越较低级别区域 100,000级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在洁净室内洗涤、干燥、整理,必要时应按要求灭菌 3.3 灭菌方法与灭菌操作 灭菌方法 指用热力或其他适宜方法将物质中的微生物杀死或除去的方法 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物理灭菌法 滤过除菌法 化学灭菌法 无菌操作法 无菌检查法 基本概念 无菌 物体或一定介质中无任何活的微生物 灭菌 应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将所有微生物及其芽胞全部杀死 消毒 以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 防腐/抑菌 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F与F0的意义与应用 F与F0都是达到一定的灭菌要求所需的时间 D:微生物的耐热参数 微生物的死亡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lgNt = lgN0- kt/2.303 t = 2.303/k (lgN0- lgNt ) D:一定灭菌温度下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减少90%(即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时间(min) D=2.303/k Z:灭菌温度系数 对特定微生物灭菌时,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温度值(℃ ) 通常取10℃ Z = (T1- T2 )/(lgD2- lgD1 ) F F = △t∑10(T-To)/z 物理F值 F F = D(lgN0-lg10-6) F即在一定温度(T)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即F值 一般认为灭菌后残存的微生物数为10-6即达到可靠效果 国际标准 湿热灭菌法的无菌保证值(SAL, Ster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