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学的比较与互补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中西医学的比较 第二节 西医的诊疗优势 第三节 中医的诊疗优势 第四节 中西医学的互补与临床应用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现状 第六节 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进行系统的中西医发展历程比较有助于对两种医学体系特质作深刻的把握;有助于从他者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突出自身优势以更有效地进行优势互补和融合;有助于扩展人们的视野,以推进医学科学的多元化发展;是参与和更新建构人类生命科学的重要途径。 一、中西医学的发展史 中医和西医分别诞生于几千年前的古中国和古希腊。此处西医并非指西方传统医学,西方传统医学与中医相差太远,毫无可比性,西医是指由西方开创的现代医学。 ●西医起源 西医起源于西欧。公元前希腊爱琴海地区,航海条件优越,与古埃及、巴比伦等文明之邦交流广泛,沟通频繁,且其战争连连,民族大批迁徒,混居杂居,促使各民族间文化处于经常性之交汇、融合并代替之中。作为西方医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希波克拉底不仅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医师职业宣言,同时在这一实证思想的基础上,对疾病类型和疾病症状进行了初步描述。 随着中世纪枷锁的逐渐打破,对人体这一生命体系进行确实探索主导了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也揭开了近现代西方医学的序幕,正如蒸汽机的发明和纺织技术进步领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人体解剖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的进步使得现代西方医学自18世纪末开始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生命灾难使得西方医学在这一时期对进步的客观需求急剧增加;以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意味着西方医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与中医、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相比,强于逻辑思维之西医学注重追求严密公理化系统,试图运用形式逻辑推理方法来认识自然。自13世纪的罗杰儿、培根确立了实验精神和基本程序后,实验方法被广泛采用,西方医学经历了从早期古代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转变。由斯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方医学之开放性特征,创新意识特强,更容易接受并吸收不同学科的先进性、新颖性成就,促进了西方医学近百年来迅猛发展之重要原因。 ●中医起源 中医根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著述为形成标志,其主要思想源于老子之“道生学说”、孔子之“中庸”思想并阴阳学家之“阴阳五行学说”……。渐致形成了“天即人”、“人即天”、“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哲学,中庸平衡之“和谐”哲学,以及相生相克动态之“阴阳五行八卦”哲学等诸多论述。 中医理论早期也充分体现了对简单自然药物的探寻和实验,与西方医学相同的是,早期医学缺乏对生命和疾病本质进行深入了解的能力,于是从外部对疾病个体的干预措施和结果进行整体推演也成为一条可能的途径,这也即是早期中医学具备的两个特点:整体医学和包含了经验在内的现象唯物主义。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学似乎一直在有条不紊地丰富和沉淀。从中国医史古籍资料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医学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中医基础理论的丰富和进步;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提高;中医本草和方剂研究的不断进步。 这些发展推动了中医医学本身向更高的理论和实践层次发展:整体医学概念进行外延的结果是外部辩证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以“五脏六腑”和“经脉网络”为代表等经典理论对于从宏观角度考虑生命个体疾病状态的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或许是整体层面上理解疾病内涵的一种下限,但同时也是更宝贵的进步,中医学不仅仅将疾病个体作为整体进行外部推演,更将对生命和疾病本质的认识上升到复杂系统这一理论高度。 二、中西医学的可比性 三、中西医学比较主要内容 3.1 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差异 3.2 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 3.3 中西医学各自的理论基础 3.4 中西医学的科学文化差异 3.5 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异同 3.6 两种医学临床手段和预防措施的比较 3.1 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差异 自然规律之稳定性表现为它的周期性。诚如《易经》中易之诠释:易有一义:周期件为“变易”,时、日、月、甲子是也,而这种变易即“不易”,亦“简易”之谓也。盖人乃自然因素综合作用而生,人体全息了自然之一切影响,人的一切属性悉自然赋予的。认为人与自然关系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其它任何认识方法最后悉返回到此层面上来。这种整体恒动之观念一直延续至今,相对于前者来说,可能走弯曲之路径,甚者因无法返回而走不通。 西医由于把动态的生命过程静止在一点上,忽略了自然因素之影响,简化其研究条件,借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对人体之结构及各个结构之功能借助仪器进行周密细致、系统的观察和纵深研究,提高了研究速度,一大批前沿性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而加速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必须指出尸体与活体是不能同等的。最终还需要回到整体动态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物理作图题专题附谜底.ppt
- 中考地理温习与强化练习.ppt
- 中考英语专题复习 中考英语重点短语 课件(共28张)_文库..ppt
- 中耳腔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ppt
- 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主编刘凤莲 北理工版)课件: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03.ppt
- 中职幼儿园管理(主编王晖晖、李晶 北理工版)课件:第二章 幼儿管理的内容、原则与任务.ppt
- 中职Photoshop CS3基础与案例教程(主编龙钧等 北理工版)课件:模块7 通道与蒙版的使用.ppt
- 中职旅游心理学(主编杨朝晖 北理工版)课件:第10章 旅游者心理与旅游设施.ppt
- 中职旅游心理学(主编杨朝晖 北理工版)课件:第9章 旅游者的需求以及旅游动机01.ppt
- 中职旅游心理学(主编杨朝晖 北理工版)课件:第9章 旅游者的需求以及旅游动机0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