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学中文版课件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前为一学时 * * * * * * * * 内耳解剖-骨迷路内面观 1.前半规管 2.总脚 3.外半规管 4.后半规管 5.壶腹 6.前庭水管口 7.蜗管隐窝 8.总脚口 9.椭圆囊隐窝 10.前庭嵴 11.球囊隐窝 12.耳蜗 13.鼓阶 14.骨螺旋板 15.前庭阶 16.蜗水管口 17.蜗窗 内耳解剖-前庭 耳蜗和半规管之间,3个骨半规管的5个开口 球囊隐窝,椭圆囊隐窝 外壁:前庭窗镫骨底板封闭 内耳的解剖-骨半规管 3个弯曲的骨管:外、上、后半规管 两侧外半规管同一水平 内耳解剖-膜迷路 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各部互相连通 1.前半规管 2.总脚 3.内半规管 峡部 4.后半规管 5.外半规管 6.内淋巴囊 7.壶腹 8.椭圆囊 9.椭圆囊管 10.球囊 11.球囊管 12.联合管 13.前庭盲端 14.内淋巴管 窦部 15.壶腹 内耳解剖-膜迷路 椭圆囊 前庭后上方,囊壁有椭圆囊斑,感受平衡觉 球囊 前庭前下方,内前壁有球囊斑,感受平衡觉 膜半规管 附于骨半规管的外侧壁,借5孔与椭圆囊相通 膜蜗管 位于骨螺旋板与骨蜗管外壁之间,内含内淋巴 18.基底膜 19.螺旋器隧道 20.内、外柱细胞 21鼓阶 22.鼓唇 23.内螺旋沟 1螺旋缘 2.前庭唇 3.螺旋神经节内束 4螺旋神经节 5.前庭阶 6.前庭膜 7.内毛细胞 8.外毛细胞 9.盖膜 10.Hensen细胞 11.Claudius细胞 12.前庭膜嵴 13.血管纹 14.螺旋凸 15.外螺旋沟 16.基底膜嵴 17.螺旋韧带 内耳解剖-膜迷路 基底膜 其上有螺旋器(Corti器),由内、外毛细胞等组成 11.Claudius细胞 12. Deiters细胞 13.外柱细胞 14.螺旋器隧道 15.基底膜 16.螺旋血管 17.内柱细胞 18.鼓唇 19.神经纤维 20.弓状带 21.梳状带 1.螺旋缘 2.前庭唇 3.盖膜 4.外毛细胞 5.外隧道 6.Henson细胞 7.内螺旋沟 8.缘细胞 9.内毛细胞 10.NueI间隙 内耳解剖-膜迷路 人听觉传导径路模型 1.内侧纵束 2.上核 3.外侧核 4.内核 5.下核 6.前庭脊髓束 7.前庭神经节 人听觉传导径路 1 听皮质 2 听纹背侧 3.听纹中间 4.听纹腹侧 5.网状结构 6.内侧膝状体 7.下丘 8.背核 9.外侧丘系 10.腹核 11.上橄榄复合体 12.耳蜗背核 13.耳蜗腹核 前庭神经的中枢通路 1.听皮质 2.四叠体下臂 3.耳蜗 4.内侧膝状体核 5.下丘核 6.外侧丘系核 7.上橄榄复合体 8.耳蜗神经核 耳的生理学 听觉 平衡觉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空气传导 声波→耳廓→外耳道→听小骨→前庭窗→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各级神经核团→听觉中枢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骨传导 声波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相应振动,并激动耳蜗螺旋器产生听觉 移动式骨导 压缩式骨导 外耳的生理 集声作用 辨别方向 共振作用 保护作用 声波增压 中耳的生理 变压增益 传声变压结构:鼓膜与听骨链 中耳生理-鼓膜的生理功能 有效振动面积: 55 mm2 ,解剖面积的2/3 镫骨底板面积:3.2 mm2 ,1/17倍 中耳生理-听骨链的生理功能 锤骨柄与砧骨长脚长度之比为1.3:1,可使声压传到前庭窗时增加1.3 倍,故声波达到镫骨底板时可提高1.3×17=22.1倍,相当声强级27dB,声波从空气达内耳淋巴所衰减的30dB通过中耳的增压作用得到了补偿 中耳生理-鼓室肌的生理功能 镫骨肌 收缩时牵引镫骨头向后,使底板前部向外跷起,导致外淋巴压力减低 中耳生理-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 引流作用 防止逆行性感染的功能 防声作用 听觉生理 传音功能 感音功能 Basilar membrane displacement for a 1 kHz tone Basilar membrane displacement for a 250 Hz tone Basilar membrane displacement for a 4 kHz tone 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其中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前庭是特殊分化的感受器,主司感知头位及其变化 半规管的生理功能 感受正负角加速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