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方民俗文化比较 第三篇:中西节日文化之比较.ppt

中西方民俗文化比较 第三篇:中西节日文化之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方民俗文化比较 第三篇:中西节日文化之比较

第三篇:中西节日文化之比较 春联 春联 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贴福字 压岁钱 圣诞老人 圣诞树 圣诞帽 圣诞大餐 浪漫温馨的西方情人节 相传,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疆场。一名叫瓦伦丁(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被送上了绞架,这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 在中世纪的英、法等国,据说每到2月14日,女孩子上街碰到的第一个未婚男人,便会成为她的情人。 在白金汉郡还曾盛行在情人节之夜祈祷的风习:点燃一支蜡烛,插入两枚细针,从烛底插到烛心,默念自己的爱人的名字,祈祷相爱始终,待蜡烛燃至针尖,据说所爱之人便会及时叩扉而至。 1837-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最为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背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 从16世纪末起,瓦伦丁节越来越成为时尚,年轻男子为了得到少女的芳心,纷纷赠送各式礼物。现今情人节习俗有情侣之间互赠情人节卡片,男士给自己心爱的人赠送玫瑰花,女士给自己的情侣赠送象征甜蜜爱情的巧克力等。 女神阿佛洛狄忒为了寻找她的情人阿多尼斯,奔跑在玫瑰花丛中,玫瑰刺破了她的手和脚,鲜血滴在玫瑰的花瓣上,白玫瑰从此变成了红色的,红玫瑰也因此成了坚贞爱情的象征。 公元1660年,西班牙公主玛丽雅·特蕾莎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签订婚约,稚气而浪漫的公主将一盒装帧精美的巧克力作为定情礼物赠送给路易十四。这是关于情侣之间互送巧克力最早的文字记载。巧克力以其甜蜜浪漫成为爱情的另一重要象征。 含蓄典雅的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理由 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恋人约会谈情。 上巳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理由 春秋时代农历二月上旬巳日至三月上旬巳日(魏时固定为三月三日),是古代青年男女临水聚会联欢、遨游、恋爱、选配佳偶的节日,古称“上巳节”;实为自主婚姻、自由恋爱、两情相悦、谈情说爱的中国情人节。《诗经·郑风·溱洧》便有记载。 七夕节是否中国的情人节? 提到七夕节,自然会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自汉代开始,民间女孩往往会在七夕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因此,七夕节又被叫做“乞巧节”。 慎终追远的中国鬼节——中元节 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的有关习俗 透过中元节习俗中浓重的迷信色彩,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事死者如事生,永存心中的一份孝思。 其二是博爱。不管自己生活际遇如何,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先人,也不会忘记施祭孤苦的游魂。 古怪离奇的西方鬼节——万圣节 万圣节的起源 万圣节是西方基督教会的宗教节日,基督徒在十一月一日纪念所有知名及不知名的基督教圣徒。由于它与自古沿习下来的鬼节(10月31日)仅相差一天,后来人们就将其合二为一,这就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