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课件第八章 发展性精神
三、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 1. 药物治疗:利他林、匹莫林、右旋苯丙胺、兴奋剂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行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 家庭疗法:让父母改变单纯的惩罚式教育,代之以正面强化和鼓励。 第四节 进食障碍与排泄障碍 一、进食障碍 Eating disorders是儿童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之一,婴幼儿期的喂养模式、膳食结构和情绪反应等都可能产生进食问题,严重时会危及儿童的躯体健康。 1.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指由于长期的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食欲不振,多见于女性,原因: ⑴患儿因害怕体重增加而严格控制食物摄入量,对自身体形有歪曲反应; ⑵家庭亲子关系不良,教养方式刻板; ⑶孩子处于对抗父母或获得独立感和自我控制感的目的,也可采取限食行为。 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2. 贪食症(bulimia):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 危险因素:⑴社会文化特征;⑵血清素-肾上腺素功能失调;⑶精神创伤和心理冲突;⑷家庭内部人际冲突。 治疗:认知行为疗法 小剂量的苯丙胺可降低食欲。 3. 神经性呕吐 临床特征是反复出现餐后呕吐,可呈喷射状,发病有心理应激因素。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本症是心理冲突的一种躯体化表现,有癔症性格的女性易患本症,行为疗法并辅之心理疏导和抗焦虑药物可起到明显疗效。 4. 异食癖(pica):指婴幼儿长期嗜食不应进食的异物,虽经阻止,但仍吞食或咀嚼。 起病年龄为12~24个月,5~10岁患病率最高,常见于男孩。 易患因素包括饮食缺陷,父母疏于照顾,看管不严,缺铁、缺锌等。 治疗:行为疗法,家庭疗法 二、排泄障碍 1. 遗尿症(functional enuresis)指儿童5岁以后在白天或夜间仍经常发生不自主排尿。 易感因素:⑴排尿系统发育延迟;⑵缺乏有效的大小便训练;⑶遭遇应激事件;⑷患儿的某些个性特征。 治疗:药物、行为疗法 2. 遗粪症(functional encopresis)指儿童4岁以后发生的,在不适宜的场合不自主排便。 有的患儿伴有便秘,将大便涂在身上或其他物品上,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 治疗:医学治疗、行为干预疗法 第五节 言语障碍和品行障碍 一、言语障碍 1. 言语发育延迟(speech delay): 言语发育较同龄儿童晚,说话迟,语言表达不熟练。 2. 语音障碍(phonological disorders):说话时语音或音位异常,表现出语音异常、咬字不清等症状。 3. 口吃(stammer):大多数是由于紧张或模仿所造成的。 二、品行障碍 1. 一般行为问题 咬指甲、吸吮手指、儿童恐惧、发脾气、逃学 2.品德问题 欺骗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偷窃、横行霸道、犯罪行为 核心症状是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其行为具有以下特点:①反复持续性出现;②这些行为不仅偏离正常,在严重程度上及持续时间上也超过同龄儿童允许的范围;③具有社会环境适应困难的特征;④不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所致;⑤内在的生物学缺陷可能是行为的基础。 三、病因 1. 生物学因素 ⑴性激素水平; ⑵神经递质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⑶母亲在怀孕期间的不良情绪、身体疾病和异常分娩等也与品行障碍有关。 2.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 ⑴家庭因素: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父母有犯罪史、经济困难等; ⑵社会环境因素:榜样和模仿、新旧文化的冲突。 四、预防与治疗 1. 预防 ⑴家庭:父母要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行为要即使给予反馈,正确的鼓励培养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⑵学校:教师正确对待儿童出现的问题,认真解决,进行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学; ⑶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规范,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模式调节个体行为 2. 治疗 一般采用教育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行为矫正、家庭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 * 第八章 发展性精神障碍 第一节 心智发育迟滞 心智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明显落后和适应生活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展性心理障碍。 WHO:MR的患病率大约为1%~3%,1990年我国1.3%,男女比例:1.5:1~1.8:1。 一、心智发育迟滞的临床评估与诊断 1. 临床评估:以标准智力测验的智商分数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评定为基础的。我国使用的是韦氏智力量表。IQ<70即为智力低下。 社会适应量表有经修订的《婴幼儿—初中生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