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心灵成长的德育[资料]
朱 小 蔓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在当代人关注道德进步、关注青少年儿童道德的成长、关注德育如何调整和改革的氛围中,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体系,深刻体会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立场,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苏氏是扎根中小学校进行教育科研的伟大典范 。他以每年不少于360节的听课及与师生密切的交往作为其研究教育的坚实基础。他的教育研究以“反思性实践”为基本模式,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他的研究道路对我们认识教育学的本质、认识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的与功能深富启发。
;第 一 部 分;
苏氏33年坚持在乡村学校工作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为了孩子们的心灵的成长,他的德育思想、实践以及研究工作始终以关注儿童的心灵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他反对目中无“人”的教育,反对把教养与教育割裂开来,反对不能激起学生感受体验的形式主义的活动,要求教师成为有情感素养和能力的人,以便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需要真正回到以人为本的立足点考察苏氏的教育(德育)思想。
;一、情感:道德发生的基础;1. 情感何以为道德发生的基础;由于人是在交往关系中以情感表达其价值方向,因此,情感往往成为人的价值观的标示器。在苏氏的教育实践中,他把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看得最为相关;;2.苏氏把哪些情感品种看成道德发生 最重要的源泉;“自尊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 439页)
他把同情、怜悯看成最基础的人的情感,把正义感看作青少年道德良知中最深刻的情感;;3.培养道德素养、情感素养需要有 情感环境; “真正的爱是无需表白的,要教会爱,而不是教会谈论爱,要教会感知和保持情操,而不是教会寻找说出不存在的感情的言辞。”(苏霍姆林斯基第5卷822页);苏氏主张,培养情感不是用理论,更不能用公式。在培养情感素养时,不容许有故意的和人为的做法。“情感环境是培养情感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人用心灵来感觉别人内心的极其细腻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来回答它们,表现为精神激奋的一种活动反映出情感环境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第3卷751页)。
什么是情感环境,我理解是有人道主义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可以平等的、用心灵来沟通的环境。
;
二、德育:
心灵沟通与精神建构的过程;1、德育的内质性;
“要让尽量多的人和物进入童年期的精神生活,造成少年教育困难的原因之一恰恰在于童年时期的情感——道德财富丧失了,而童年时期的情感——美感领域往往比较狭小而又贫乏,形式主义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儿童们和少年们做的许多事情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内心,而仅在意识表面上爬行(例如,有时甚至连帮助残废者和病人也变成轮流值班的“措施”,并逐渐成为用打分数来评定好坏的“课程”……很难找到比这种做法更扭曲儿童心灵的事情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卷,753页)。;要让尽量多的人和物进入童年的精神生活,并在整个少年时期在情感领域中一直保存着这些人和物的迷人的吸引力。
在苏氏那里,是极为重视学生获得真正的感受体验的,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只有在人有内在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感受时,心灵才得到扩展。这种靠内在起变化的质性特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性特征,这是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尽相同的。
;2、德育的“关系性”
“精神”(дух)和“心灵”(душа)是两种不同层次的存在,精神高于心,精神是心灵的最高品质,精神是心灵的真理和意义。如果说心灵是人的自然属性,那么精神则具有价值性,精神是真、善、美、意义、自由。(俄罗斯伦理学家科尔恰克语)苏氏认为,德育的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当教师用心灵去感受学生,甚至把全部心灵献给孩子的时候,人的精神建构的过程才成为可能。;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关系”的细微性、人道性、强调道德气氛。在早期的德国和荷兰的教育学文献中,教育的关系被描述为成人和孩子间的一种强烈的个人关系。苏氏同样强调成人与孩子关系的亲密性。在教育现象学看来,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教育关系,最好的教育关系是在师生(亲子)之间那种孕育了某些特殊品质的关系。教育的关系总是有着双重的意向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成人的奉献和意向是让孩子茁壮成长、走向成熟。反过来,孩子需要有一种乐于学习的欲望。这就是所谓双重意向性。;3、德育的和谐性;通过对物的“人化”,通过建立“关系”,对“关系”的认识,许多信息进入无意识,儿童的情感环境又称道德氛围建立起来。苏氏认为学生只有在充满求知思考和探索精神的情况下,他才能学好知识,展示才能。苏霍姆林斯基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喜爱课外阅读,在学校里建立“思想之室”。他引导学生在“关系”中突出三项爱好。即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创造项目。;三、道德教师:
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人;1、教师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生物:主要用于生态系统 - PPT课件网.ppt
- 八年级科学(华师大版)下第二章第三节眼 凸透镜成像第1.ppt
- 全酸蚀粘接技术自酸蚀粘接技术 -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ppt
- 八年级科学下册(华师大版)-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ppt
- 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眼看不见的光课件 教科版..ppt
- 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第6章第二节植物的行动.ppt
- 八(情绪、情感和意志)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心理学.ppt
- 八年级上册思惟品行中段测验题及谜底[教学].ppt
- 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2学时)内容:公共关系的职能、原则重点: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和原则.ppt
- 公共健康的原则-任务,核心功能及基本服务.ppt
最近下载
- 导数常用公式及练习题(必威体育精装版最全) .pdf
- DB32_T 3706-2019 住宅装饰装修质量规范(江苏省).pdf
- 冰雪运动知识竞赛100题(含答案).pdf VIP
- 姓氏笔画排序表.pdf VIP
- 苗木成活率保证措施.pdf VIP
- (正式版)D-Z-T 0452.2-2023 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铝、铁、钙、镁、钾、钠、钛、锰、磷及15个稀土元素含量测定 混合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ocx VIP
- 《国家公务员制度》(舒放)第4章.pptx VIP
- 中产车市洞察报告(2024版)-2024-07-市场解读.docx VIP
- 分布式光伏屋顶调查表.pdf VIP
- 优秀获奖感言.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