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理论与公众接受技术风险因素识别分析.docVIP

邻避理论与公众接受技术风险因素识别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邻避理论与公众接受技术风险因素识别分析

邻避理论与公众接受技术风险因素识别分析   [摘要]文章结合风险邻避理论针对不同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反应,以公众居住地域与风险源区分公众对化工技术应用的风险接受的差异,分析化工业风险公众接受的影响因素。在公众对风险接受影响因素分析中应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出公众对风险感知因素、风险治理能力信任因素是影响公众对风险接受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政府在技术风险中的沟通能力、在技术风险治理中与公众沟通策略的模式和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众;风险感知;风险邻避;信任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1-0086-04   一、邻避理论与公众接受技术的风险感知   邻避(Not in my back yard,缩写为NIMBY)理论源于欧美邻避运动的发展,具体是指居民希望保护自身生活领域,免受具有负面效应的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等公共或工业设施的干扰。邻避效应是居民因担心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发动邻避运动的现象。技术风险引发邻避效应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公共政策决策面临的一般性挑战。风险的字面意思是指具有一定危险的可能性或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威胁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风险,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密切,风险社会的形成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目前学术界对技术风险还没有公认的分类方法,比较常见的分类是根据风险可能产生危害的概率,将技术风险划分为可以计算出发生概率的、普遍的和熟知的风险,概率极低但后果会十分严重的风险,从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件三类。核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化工技术等属于典型的技术风险源。公众对风险技术的态度受风险感知因素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只在风险技术应用于公众周围时才起作用。近年来化工环境突发事件的增加,化工园区所带来的社会及个人风险越来越引起关注,公众的风险敏感度也在提高。   公众是否接受风险技术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利益,也将受到公众对技术风险态度的影响。技术接受理论研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戴维斯(F.Davis)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简称TAM)。该模型提出,技术接受由用??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项因素决定,其中感知有用性又表现为认知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解释公众的技术接受行为,TAM模型中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对于风险技术的公众接受解释力明显不足。融入风险感知的公众接受技术模型成为当前新的研究视角。基于邻避理论、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对风险治理信任度是影响公众技术风险接受的影响因素。在我国,公众对众多技术风险的接受因素中,公众对化工风险的态度与邻避效应的关系有待实证分析。技术突发事件以及技术灾难是社会技术风险治理失灵的表现之一,提高公众的技术风险接受度,考察技术风险治理中信任在政府与公众沟通中的作用和意义也需实证来论证。   二、公众对化工风险感知问卷研究的统计学描述   化工企业的爆炸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公众的风险感知往往因个体的人口统计特征不同而有所区别。针对化工工业规划密集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本文选取在近三年化工爆炸事件频发的沿海经济带城市居住公众作为问卷发放主要对象,此外也对沿海经济带外的公众通过网络发放部分问卷。具体调查和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以辽宁沿海城市中大连、锦州、营口为主,涉及政府公务员、教师、学生、企业员工,以社区居民为主。问卷形式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论坛及交流平台的在线电子问卷,为了考察邻避理论效应,问卷中还通过网络论坛及交流平台发放给外地公众,共收回有效问卷329份。参与调查的公众在地域划分上,大连居住的公众占43.77%,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外城市公众占13.37%,辽宁沿海外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公众占42.86%。公众性别比例为男性47.3%,女性52.7%。发放的职业划分统计显示,企业工作人员为34.04%,政府工作人员为10.34%,教育科研机构工作人员为24.62%,学生为10.33%,其他职业为20.67%。在此次调研回收问卷的公众学历分布中,大专及以下占23.71%,本科占42.55%,硕士以上占33.74%。公众年龄分布,18-30岁间的公众比例为42.25%,31-40岁的公众比例为40.12%,41~50岁的公众比例为13.98%,50岁以上的公众比例为3.65%。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以年龄、学历、职业和居住地作为变量因素讨论其与风险感知、风险事件关注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关系,使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在相关统计分析中,双尾数sig≤0.001,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最高,0.001≤sig≤0.01显著性较为明显,0.001≤sig≤0.05显著性一般。根据显著性检测指标可以发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化工产业规划的问题,居住在辽宁沿海地区与辽宁沿海外地区的公众接受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