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嘌呤核苷酸合成
第十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第一节 概述
一、核苷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合成DNA、RNA的原料,这是体内核苷酸最重要的功能。
②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ATP、GTP、UTP、CTP等。主要为ATP
③某些核苷酸的衍生物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活性中间物质: UDP—葡萄糖是糖原合成的活性中间物质.CDP—甘油二酯是甘油磷酸酯合成的中间活性物质等。
④环核苷酸cAMP与cGMP作为信息分子,参加物质代谢和生理过程的调节。
⑤AMP是某些辅酶(NAD+、NADP+、FAD、辅酶A)的组成成分。;二、核苷酸的代谢动态;三 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 食物核蛋白;第二节 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二)嘌呤的分解;(三)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四). 意义
正常人:
血尿酸 119-357 μmol/L (2-6 mg/dl)
男 267.7 μmol/L (4.5 mg/dl)
女 208.2 μmol/L (3.5 mg/dl); OH
|
C N
N C
| || CH
HC C
N NH
次黄嘌呤
;二、嘧啶的分解;嘧啶的分解;;第三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甲 酸;图1. 嘌呤环原料来源
【记忆】“竹竿”(Gly)立中央,“谷子”(Gln)下面长,二氧化碳“天”(Asp)上飘,“假仙”(甲酰)在两旁;嘌呤环原子来源:Asp、Gln、 Gly、甲酸、CO2
合成部位:胞液
特点:
嘌呤最初不是以游离碱基的形式合成,而
是从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 开始,经一系
列酶促反应,先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
IMP),然后再转变为AMP和GMP。
嘌呤的各个原子是在PRPP的C1上逐渐加上
去的(由Asp、Gln、 Gly、甲酸、CO2 提供N和
C)。;?活性磷酸核糖形式: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
?两个阶段:首先合成IMP,再由IMP转变成AMP与GMP
?嘌呤核苷酸是在一磷酸水平上合成的
在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中逐步合成嘌呤环
调节酶: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磷酸核糖酰氨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
谷氨酰胺
甘氨酸
CO2
一碳单位
磷酸核糖;1、IMP的合成;5-氨基咪唑核苷酸
(AIR);5-氨基-4-羧基咪唑核苷酸
(CAIR);2、AMP和GMP的合成;IMP的生物合成;3、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调节(1)反馈调节;;嘌呤类似物
6-巯基嘌呤(6MP)、6-巯基鸟嘌呤、8-氮杂鸟嘌呤
其中, 6MP临床应用较多。其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并可在体内转变成6MP核苷酸,因而可抑制IMP转变为AMP及GMP;可通过竞争性抑制影响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而阻止补救合成途径;还可反馈抑制PRPP酰基转移酶而阻断从头合成途径。;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类似物
重氮杂丝氨酸、6-重氮-5-氧正亮氨酸
其结构与谷氨酰胺相似,可干扰谷氨酰胺在嘌呤核苷酸合成中的作用而抑制其合成。;叶酸类似物
氨基蝶呤、氨甲蝶呤(MTX)等
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还原成二氢叶酸及四氢叶酸。嘌呤分子中来自一碳单位的C2、8得不到供应而抑制其合成。;(二) 补救合成途径(或重新利用)
salvage pathway;腺嘌呤核苷 AMP;;三、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嘧啶环原子来源:NH3、CO2、Asp
特点:
先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形成嘧啶环,再与核糖磷酸(PRPP提供)结合成乳清酸,然后生成UMP。其他嘧啶核苷酸由尿苷酸转变而成。 ;CO2+谷氨酰胺;尿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 (二)胞苷酸的生物合成
UMP UDP UTP ATP ADP ATP ADP
UTP + NH3 + ATP CTP + ADP + Pi (细菌体内)
在动物体内,由谷氨酰胺代替氨参加反应提供氨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