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建: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doc

严复《论世变之亟》文献导读 ? ? 杜建 ? ? 1895年,也就是大清国光绪21年,中国已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这一事件更加暴露了中国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面貌,全国上下为此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刺激,国人意识到此刻正是“危急存亡之秋”,于是救亡图存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心问题。然而面对当时强大的传统专制政治,变法图存更显得任重道远。严复的《论世变之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天津的《直报》上,与它同时期发表的还有严复的《原强》、《救亡决论》及《辟韩》。 一、运会 严复把时代危急归结到运会上去,运会具体指的是世界趋势或世界潮流。他认为这种趋势和潮流不是人力所能够扭转或改变的。 “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 人在这种运会面前只有预见它的发展变化,并且在世界潮流后面照着潮流的趋向走去,才能“置天下于至安”。 “ 唯知其所由趋,故后天而奉天时;唯逆睹其流极,故先天而天不违。”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出严复进化论观点的雏型,它认为在世界的发展变化中始终是有一种不变的规律存在的,而人只能顺应这种规律才能够得以发展。不过很显然严复当时对自己的思想倾向还是很模糊的, “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 他并没有对世变的原因追问下去,而仍旧陷入了传统思想中“顺应天命”的窠臼。 二、中西事理比较 接下来,严复从时间观和历史观两方面进行中西比较 在时间观上: 中:好古而忽今;?????????????????????? 西:力今以胜古; 在历史观上: 中: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 西: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观念 中 西 时间观 好古而忽今 力今以胜古 历史观 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 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接着严复开始阐述神州大地造成现在这种贫弱状况的根源。中国的圣人贤者并非不知道宇宙的资源能够大力发掘和利用,也并非不清楚民众的智力可以得到无限的发展与提高。只是他们不把社会往这个方向去推进,他们是有自己的一套思虑和想法的。 “盖生民之道期于相安相养而已。” 正是这种为了避免动乱和战斗的心态限制了圣人们把社会朝向上述的社会发展。他们认为, “夫天地之物产有限,而生民之嗜欲无穷,孳乳寝多,镌鋔日广,此终不足之势也。物不足则必争,而争者人道之大患也。故宁以止足为教,使各安于朴鄙颛蒙,耕凿焉以事其长上。是故春秋大一统,一统者,平争之大局也。” 这种弱民和愚民政策的实施正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即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严复认为这种政策并非统治者出于一己之私的阴谋,而是为了使民, “各安于朴鄙颛蒙,耕凿焉以事其长上。” 严复用宋朝的科举制度做了有力的说明。科举制用《四书》、《五经》这些古圣先贤的著作命题,考试中所写的文字要代古代的圣贤立言,这种方式看似切近,实在迂远,看似有用,其实确是空洞无物的。既不能显出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且考试的名额又有严格的限制。此外,还有一种固定的格式规范来核定一个人是否考中。考中的人就像是鲤鱼跳龙门一样变成了龙,而落榜的却像搁浅在石头上的鱼一样没有生气。严复认为这种统治政策造成了结果只能是, “神州之众老死不与异族相往来,富者常享其富,贫者常安其贫。明天泽之义,则冠履之分严,崇柔让之教,则嚣凌之氛泯。” 由此可见,严复还是深味中国的温柔敦厚的伦理教化的,正如此段最开头所说中国是“好古而忽今”,代圣贤立言的。这也是造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一个原因,后来的读书人被束缚在先哲的条条框框中而难以有自己独立创新的思想,而科学精神却在于对这个世界的无限追问与探求上,科举制无疑限制了这种求索的道路。于是才有严复将轮船和火车分别称为“跨海之汽舟”与“缩地之飞车”,国人在面对这些从未见闻的事物时该怎么办。然而严复的想法并没有停留在西方的技术层面,接下来他开始对中西不同的“事理”进行言说,“事理”与我们今天说的思想与文化很相似。 ?然而这种统治政策由于西方人的侵入日益显得与“运会”不相符合, “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 于是国人就不得不重新来反思古代圣人使民“相养相生”的生民之道,重新来审视圣人这一套教化传统。于是严复开始向西方去寻找人家的长处,最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人的长处主要不是在于他们的“汽机兵械”,也不在其“格致天算”,其命脉是在于他们的, “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中国的朱子学的路径也在于崇真和为公,那为什么“顾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在严复看来,关键点在于其自由与不自由的差异。他是这样理解自由在中国与西方的差异的“中国恕与絜矩,专以待人及物而言,而西人自由则于及物之中,而实寓所以存我者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