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元初杨弘道交游考论.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末元初杨弘道交游考论.docx

金末元初杨弘道交游考论樊运景内容提要:杨弘道生逢金代后期,遭遇金末丧乱,曾流寓南宋,后得以北归故 里。他一生交游广泛。与南北两地、三朝的文坛大佬、地方官吏、方外之士等俱有往来。本文通过考察杨氏在金末、南宋、北归三个时期的交游,以期了解其人生境遇、处世心态以及文学创作与理论所以形成的历程与特征。关键词:金末元初杨弘道交游杨弘道(1189~12727)字叔能,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在金经历章宗、卫绍王、宣宗、 哀宗四朝,亦尝为吏,亲历了金末丧乱。从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天兴二年(1233),杨弘 道活动于金;从天兴二年到宋端平二年(1235),流寓南宋;自宋端平二年十二月北归。著 有《小亨集》、《事言补》等。杨弘道的曲折经历是金末元初士人遭遇的缩影。他也是金末文坛倡导“宗唐得古”之风的代表之一,其《幽怀久不写》、《甘罗庙》诗受到了金代文坛大佬赵秉文、杨云翼等赞赏,一度享有盛名。元好问曾作《小亨集引》竭力为之鼓吹,以为其“诗文似其为人”、“以唐人为指归”,竞开风气之先。杨弘道也颇为清代四库馆臣所关注,“今观所作,五言古诗得比兴之体,时时近汉魏遗音,律诗风格高华,亦颇有唐调。虽不及好问之雄浑苍坚,然就一时诗家而论,固不可谓非北方之巨擘也”①。金以降,关于杨弘道的生平操守评价不一。金元之际以赞赏与同情为主,而清四库馆臣则持消极态度。本文通过考察杨弘道在金末、南宋以及北归时期的交游,揭示他的文学创作所以形成的内涵与特征,他的人生轨迹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精神风貌、思想性格与心理特点,还原一个真实的金末元初士人的精神面貌。“金末”交游:志趣相投、诗风相近 贞桔二年(1214),蒙古兵围中都,女真王朝遭遇了空前劫难,被迫南迁汴京。日趋衰微的国家形势、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成为文风转变的契机。当时文坛异常活跃,不事雕琢、 重在达意的文艺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扭转了弥漫已久的尖新浮艳之气,产生了一批忧国伤时、关注民生的作品。“羁人同楚社之悲,朝士有新亭之泣。”@其时,赵秉文、杨云翼、李纯甫等主文盟,名望籍盛。如赵秉文在推动金末文风转变上绩效卓著,被称为“挺身颓波,为世砥柱”③;杨云翼与赵秉文共掌文柄,同知贡举,时称“杨赵”。二人针对当时止以辞赋为重①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66《小亨集》提要,第1429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②伍绍棠:《金文最》跋,《金文最》卷末,第1728页,中华书局1990年版。③元好问:《闲闲公墓铭》。姚奠中:《元好问全集》卷17,第404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116万方数据金末元初杨弘道交游考论 的不良风气,“于策论中取人”①。他们携同翰苑诸贤、社会名士,以文聚会,切磋诗艺。李纯甫在南渡后的文坛也颇负盛名,雷渊、宋九嘉等人跟进效法,文多学奇古、诗多学风雅。同时,赵秉文等人还致力于发现、举荐人才。他主持省试时,曾擢拔李钦叔、麻知几等 人。@元好问以《箕山》、《琴台》等诗作受其赏识,遂“名振京师”。④一批文学新秀纷纷脱颖而出,其中也包括杨弘道。《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六《/J、亨集引》有云:兴定末,叔能与予会于京师,遂见礼部闲闲公及杨吏部之美。二公见其《幽怀 久不写》及《甘罗庙》诗,啧啧称叹不已,以为今世少见其比。及将往关中,张左相信甫、李右司之纯、冯内翰子骏,皆以长诗赠别。闲闲作引,谓其诗学退之《此日足可惜》,颇能似之,至比之金膏水碧、物外自然奇宝、景星丹凤、承平不时见之嘉瑞。叔能用是名重天下,今三十年。④元鲜于枢《困学斋杂录》亦有所云。杨弘道对这段往事心存感激,念念不忘:“当时好客 谁为最,李赵风流两谪仙。”⑤而赵秉文等人所以赞赏《幽怀久不写》、《甘罗庙》、《空村谣》等,在于这些作品的语言质朴,内容充实,体现了唐诗旨趣,与他们所倡导的不饰雕琢、重在达意、“以唐人为法”的文艺思想契合。具体看,杨弘道师法诗三百、魏晋古诗、唐人李杜等,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成就,客观上构成了对赵秉文变革文风主张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杨弘道在汴期间,结识了一批文坛名流,而最重要的收获是与元好问结为知己。元好 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兴定五年进士,累迁左右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以著作为己任,“遂为一代宗匠,以文章独步几三十年”⑥。其诗“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直配苏、黄氏”⑦。杨弘道与元好问一样,遭遇了金末丧乱, “其迹益穷,其文益富,其声名益大以肆”⑨;从性格看,元好问性乐易,杨弘道资淡泊;从为文创作看,他们都以唐之“风雅”为准。二人彼此唱和酬答,相互慰藉支持,为当时文坛新风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杨弘道《赠元裕之》云:“日者见君诗与文,知君在嵩少,神马已 向西北奔”,“低头拜君昂头识君面,碧天青嶂秋月升金盆”。表达了对遗山心仪已久的仰慕 之情。正大元年(1224),二人再次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