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五环路东莞道特大桥工程.doc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莞市五环路东莞道特大桥工程

建设工程教育网() PAGE PAGE 1 报名咨询电话:010免费热线:4008105999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东莞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前 言 为圆满完成东莞市五环路(西环路)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根据招标文件,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施工,重点工序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置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得当,以便为优质高效完成该项工程奠定基础。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东莞市五环路(西环路)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图纸。 二、规范与规程 1、《公路桥涵设计规范》1989年版(合订本)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027-96)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6、《钢结构设计规范》(CBJ17-88) 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 8、《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 10、《钢管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 11、《钢纤维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 12、《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 三、我单位类似工程的实绩和已有的装备。 第二节 编制原则 一、充分响应招标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二、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四、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五、坚持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四新” 成果。 第二章 工程概述 第一节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东莞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主要为东莞市五环过境路西环段工程中的一座特大桥,位于东莞水道上,起点桩号K5+158.6,终点桩号K5+960,全长801.4米。其中桥梁工程长745.02米(包括引桥)、宽40.5米,道路工程长56.38米,以及排水、电力、电信、照明等相关附属工程。 二、自然概况 (一)气象及水文概况 东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侯,光线充足,气候温和。相对湿度83.1%,常年平均气温21~22℃,七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7.9℃ 。一月份平均气温13.4℃,极端最低气温-0.5℃ (二)场地工程地质 在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层由上至下主要由 7个单元层组成。 1、人工填土(QmL) 素填土(地层编号①):浅黄,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中细砂,局部有耕土。呈松散、湿的饱和状态,层厚2.0-7. 2、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淤泥(Q4aL) 淤泥(地层编号②):灰黑.黑色,含腐植物,白色贝壳夹薄层粉细砂,局部表现为淤泥质粘土,手摸有滑感,有腥味。为河流相新近沉积层。土质均匀。呈流塑、饱和状态,层厚:2.4-8. 3、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淤泥夹细砂(Q4aL) 淤泥夹细砂(地层编号 = 3 \* GB3 ③):灰、灰黑色,含腐植物、云母、石英、长石,含粘粒、砂粒及粉粒。细砂含量在10%-40%间变化。分选极差,局部为亚砂土。呈流塑、饱和状态,层厚2.0-8.2m,全场区分布。 4、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粗砂(Q4aL) 中粗砂(地层编号④):灰白、浅灰黄色,含石英、长石,局部夹砾卵石,分选极差,局部为亚粘土。呈中密、饱和状态,该层层厚1.5-5.0m 5、第三系泥灰岩(E) 按风化程度及力学性质差异, 泥灰岩又可分为: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三个亚层。 强风化泥灰岩(地层编号⑤):深灰、灰黑色,结构已破坏,岩芯呈土状、半岩半土状,手可捏断,敲击声哑,标贯反弹。结构不清晰。呈坚硬、湿状态。层厚0.5-1.6m 弱风化泥灰岩(地层编号⑥):灰褐、灰色,微层理一块状构造,泥状—泥晶结构,岩芯多呈碎块状,节理面及层面充填方解石,岩芯上有溶蚀现象,滴HCL起泡明显。呈坚硬、稍涅状态。层厚1.0-7. 微风化泥灰岩:(地层编号⑦):灰、青灰色,岩质较新鲜,溶蚀现象不明显,致密坚硬合金钻极难钻进,性脆易碎,岩芯呈 10-40厘米柱状,泥质结构,微层理—块状构造,滴HCL起泡。岩层倾向南东,倾角7度。呈坚硬、稍湿状态。最大揭露厚度 7m。南北两岸层顶埋深有较大差异。 (三)场地水文 1、在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