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理论研究综述
雷蓬勃
(陕西教育学院 中文系 陕西西安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个平面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阐述了该语法理论的内涵以及三个平面之间的联系,并且充分肯定了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价值。
关键词:三个平面;成长;联系;价值
汉语语法研究历史源远流长。从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到格语法等,汉语语法研究日益完善与成熟。上世纪八十年代,胡裕树和范晓提出的“三个平面语法研究”,更是结合汉语语法实际,从理论上对语法结构进行了句法、语义、语用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三个平面研究已成为语法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参与其中,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成果也层出不穷,这个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界已经把语法研究推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不论赞成还是反对此理论,我们都不能否认他的价值,都不能绕开他,或就此理论补充新看法,提出新认识,或构建别的理论体系。正鉴于此,我想谈谈对这个理论的粗浅认识。
一、三个平面的成长
汉语语法的研究,从《马氏文通》算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中,往往是侧重于这一方面,又忽视了另一方面,形成了一边倒的片面研究现象,主要是: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从本质上说,形式与功能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仅仅从形式上或从功能上的研究与运用都是不够的。近来语法学家更多地试图全面研究,在继承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等的优点基础上,又受到西方符号学、现代语义学、语用学的影响,形成了一个融合东西方先进理论,博采众长的新理论系。
1、萌芽期
三个平面理论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关于主语、宾语大讨论,已有意无意间涉及到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此时的讨论尽管“百家争鸣”,但从客观上使人们意识到只从句法平面或从语义平面去分析主语、宾语是片面的。许多学者如张志公、张其春、周祖谟、陈望道、高名凯、胡附、文炼都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坚持形式与意义的统一。讨论中,尤为称道的是岑麟祥先生指出的“讨论主语、宾语的问题,要把逻辑、语法修辞加以区别。”这可以说是三个平面理论的雏形。
接着,由于语义研究的深入,而导致对语用的研究。最早对语用层面展开研究的是朱德熙先生,他在《说“一点”》(1959、9)和《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1979)中对“差点没”的研究是语用分析的典范,“差点没”有两种相反的意思。如:
(1)差点没赶上早车。(赶上了,表肯定意义)
(2)差点没吓死。(没吓死,表否定意义)
朱德熙先生用说话者是否期望发生的规则揭示了这个问题。
60年代也偶有这方面的见解,陈志韦的《试探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1961)。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是陆丙甫先生在《读〈‘的’字结构和判断句〉》(1979、9)中首次提出了要区别三个平面。陆先生认为:语法研究中,语义与语法的关系纠缠不清,虽然学者们历来主张严加区分,但一直未能明确分开。所有这些理论,都成为三个平面理论形成的先驱。
2、创立期
直到1981年,胡裕树先生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1]中指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此后,胡裕树又与其学术合作伙伴文炼相继合作或各自发表系列文章把三个平面理论思想逐渐阐发。1982年,文炼在其《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根据结构平面和语气平面把句子分为抽象的句子和具体的句子。同在这一年,胡附、文炼在《句子分析漫谈》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语用的区别。”并主张“必须区分一般主语和话题主语。”[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三个平面定位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将原来的“语法”改为“句法”,句法、语义、语用并列,表明三者都处于语法研究的同一个层面,使三个平面真正与语法研究接轨,从此为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树立了正确的方向。他们还在《汉语语序中的几个问题》(1984)中指出:“在语法研究中既要把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区别开来,又要把他们联系起来。”此时期,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出版,书中提出:“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语义、表达三个不同方面来观察。”[3]他的观点对三个平面理论的建立有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语言学家有了上述实践心得,又有了对国外各种先进语法理论的消化、吸收和兼容并包,胡裕树、范晓终于在1985年发表了《试论语法研究的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工潮背景下第二代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初探.doc
- 民情大走访动员会主持词.doc
- 民工夜校安12.doc
- 民族传统养生教案.doc
- 民族傣医院实习小结.doc
- 民族旅游文化的开发与保护.doc
- 民族中学2011年中考备考.doc
- 民汉才艺pk互助晚会主持稿.doc
- 民法为什么是权利法.doc
- 民法典与公民--梁慧星教授系列访谈录(梁慧星).doc
-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苏教版)(1).docx
- 4.4 解比例 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培优讲义(苏教版).docx
- 第四单元《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docx
- (奥数典型题)第三讲 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提升讲义(人教版).docx
- 2.2:2、5、3的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docx
-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苏教版).docx
-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人教版).docx
-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提升(北师大版).docx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五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人教版).docx
-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知识点(人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