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doc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浅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识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识一玩中求知,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而低年级的学生又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往往凭兴趣。而“玩”则以其兴趣而吸引着学生。如在上《影子》一课时,让学生捉影子,踩影,学生高兴得欢叫起来。“玩”后,学生积极发言,纷纷讲述自己在“玩”中观察到的现象。从而认识到影子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光;二是有遮光物体。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感知到许多东西,如《磁铁游戏》一课时,我放手让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玩”后,我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磁铁能吸铁;有的说,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还有的说,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吸的铁最多,而中间最弱,基本不吸铁。通过“玩”还可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能力。如在一只装满了水的烧杯里,放进一只图钉,要求学生在不倒掉水,不准用任何东西伸进水里去取的条件下,想办法把图钉取出来。几十个学生瞪大眼睛望着烧杯里的图钉,努力思考着,很快就有学生想出了用磁铁隔着杯子吸图钉的办法。这样的“玩”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培养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弹力》一课,学生利用弹性材料做了大量的弹性实验后,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弹性的感性经验,这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充分地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建立弹性概念。尔后,教师问:你用这些材料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紛紛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通过进一步讨论,归纳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即这些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都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弹性”概念水到渠成。 在探究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逻辑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客观感知基础上对客观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的理性思维,它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与感知,而且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概括与推理,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两者缺一不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我们科学课的科学探究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取证态度与取证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这就需要科学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抓住有关环节,循循善诱,努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 当需要探究的目标确定以后,科学的实验方案,是获得有效的事实与证据,确保探究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可以说,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验方案的设计阶段,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积极思考,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六上科学《增强抗弯曲能力》一课的教学,在实验方案设计阶段,为了让学生在实验方案的制订中更好地控制相关变量,使实验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通过“推测形状改变可以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下一步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可以折哪些形状?估计哪些形状有较好的抗弯曲能力呢?怎样进行测试?测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一系列问题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作深入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推理活动,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先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再进行实验取证,经过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和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外、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推理,在证据和推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分析、归纳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对于逻辑思维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与培养。如三下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在“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这几个环节里,教师通过先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轻重、大小、材料)?然后进行推测,再进行实验验证,却发现“物体的沉浮跟大小、轻重又无关系”这一实验结果。当发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决定物体沉浮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并根据分析和解释,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分别通过控制轻重(或大小)这一变量来研究物体沉浮跟大小(或轻重)的关系,最终得到结论:轻重一样的物体,沉浮跟大小有关;大小一样的物体,沉浮跟轻重有关。这一课,学生对物体沉浮的相关因素的研究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活动过程。正是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实现了逻辑思维能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