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侨史 第三章华文教育
第三章 华文教育
华文教育:华侨在侨居国、华人居住国兴办的以传播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为主的教育。华文教育是随着华侨、华人社会在移居地的出现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已有300多年历史。但发展的路程艰难,受到外部的阻挠、打击和取缔。新中国建立后,不承认双重国籍,原来侨居在外的华侨渐变为华人(华族),即由Overseas Chinese(海外中国人)转变为 Ethnic Chinese(中国血统的外国人),中华文化在海外发生变异,由儒家传统文化为主的华侨文化逐渐演变为以侨居国文化为主体融合一定程度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度的华人(华族)文化。
一、华文教育应具备的条件:为华侨、华人而办的教育;内容以中国语言文化和科学知识为主;认同于中国教育;由华侨兴办,中国政府管理。
二、华教的沿革
华教的萌芽和华侨学校的兴起
私塾书院——华文教育的萌芽:最早1691年在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义学,18世纪改为“明诚书院”。新加坡的崇文阁、萃英书院较著名;美国,最著名的是1888年旧金山的大清书院。“蒙馆”、“学塾”,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文,但目的谋生的需要。它们办学条件简陋,多设在家里、庙宇、祠堂。
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1)中国政府重视和中国教育制度的变革。(2)维新派、革命派的鼓吹和创办。(3)许多国家歧视、排斥华侨,限制华侨子弟接受教育,使华侨更认识到兴办教育的重要。
辛亥革命后,新马华侨办学热情高涨,由小学而中学、女校、师范、职专、幼儿园,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基础教育体系。1919年,在陈嘉庚首创下,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创立,这是新马,也是东南亚华侨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1937年,新马地区共有华侨学校1216所。
1947年海外华侨学校有3465所。
二战期间,东南亚大部被日军占领,华侨学校或关闭或毁于战火,华侨教育受到严重摧残。战争结束后,各地华侨着手华侨学校的复办和发展工作。
到1954年,海外华文学校总数为4376所(含港澳地区),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南亚地区。这表明二战后,海外华侨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原因:(1)华侨有保持中华文化和重视华文教育的传统。战后,中国是“五强”之一,国际地位提高,华侨民族主义高涨,更激发了华侨保持中华文化和兴办华文教育的积极性。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华侨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为大规模兴办华文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2)战后,中国政府在海外大力争取华侨,提倡华文教育;(3)战后初期,东南亚许多国家忙于争取民族独立、医治战争的创伤和建设民族经济,无暇顾及华文教育问题。
作用:海外华侨教育向华侨青少年灌输中国民族意识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华侨与祖国的联系,有助于华侨克服宗乡帮派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实现同胞团结。同时,它还为华侨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侨居地、为中国的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积蓄了智力和人材。华侨教育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三、华文教育与华侨教育的区别
教育性质不同
华文教育的体制、教育设施不再是为本民族服务的,而是与当地经济文化相融合,是一种工具、知识,是住在国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基本上是一种商用语言,是一种外语教育(华人的母语应当是当地语言,而不应该是华语)。
华侨教育是一种侨民教育,为本民族传承文化而办的。
教育对象不同
华文教育的对象除了华侨、华人、华裔外,还包括所在国国民;华侨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侨民(侨民教育——政府对在外国居住、谋生而保留本国国籍的居民有其子女实施的与本国制度基本相一致的教育。)
教育宗旨和任务不同。华侨教育强调民族凝聚力。
4、归属管理不同。华文教育由所在国国家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华侨教育由中国政府管理,师资、教材、教育方法等均按照中国国内的模式进行,由中国政府指定和委派。
自流型
日本、韩国为代表。对华文教育基本上采取自由发展态度,不加干预。
2. 曲折型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为代表。东南亚是华文教育最早开展的地区。二战前,四国华文教育发达,但战后,这些国家对华文教育采取限制政策。
压制型
印尼、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从政治角度审视华文教育的后果。
多元文化下的自由型
美洲、西欧、大洋洲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允许各民族保留其文化,华人子弟平时上当地学校,其他时间可进自己的学校补习中文。
欧洲:
英国的中文教育过去实行办班形式,人数不多。60年代后,华侨华人带家属来英国居住增加,中文班办得更多,学校出现。80年代初,中文学校已有150所。政府对中文教育也重视起来,除华人自办中文学校外,还允许国立学校开设中文科,举行考试,后来变为中等学校的文凭考试之一。1989年,英国采取不友好态度,对华文教育进行打击,公开的考试取消。但此景不长。
加拿大:强调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所有民族的语言得以保留、传承。80年代以来,中文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