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独字类作文审题立意
独字类作文审题立意
独字类话题(命题)作文,是指所给话题是一个字,围绕这个字展开思路的作文。比如2003年上海卷以“杂”为话题,2004年上海卷以“忙”为话题,2005江西卷以“脸”为话题。2006年安徽卷以“读”为话题。这样的题目通常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所给的话题开放性很强,限制很少;二是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多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可否认,独字话题作文因其少修饰限制,为考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但又往往让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会产生无处下手的困惑。所以相比较其他话题而言,独字型话题作文更注重我们在写作之前的审题。独字话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辨明话题词性。
独字话题的词性,以名词和动词居多,形容词、代词和副词也有。词性不同,话题的性质也就不同。话题“忙”(2004年上海卷)是形容词,“脸”(2005年江西卷)是名词,而话题“读”(2006年安徽卷)是动词。辨明词性是我们对独字型话题审题的前提。只有辨明了词性,我们才能进一步认清话题的内涵。而话题内涵既有字面的含义,又多有比喻、象征意味。如常见的“门” “路”等,等都是如此。如“杂”既可以指事物的杂乱,也可以指情感的复杂多变,还可以指形势矛盾的繁杂。明确了话题的内涵,我们才能写出既切合题意,又有独特之处的文章。那么还可以借助设问来明确对独字的理解。
具体分析如下:
1、如果是名词,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即“是什么?”(本质含义)“有哪些类”(外延)。如:“路”
2、话题或题目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枝干,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
如“畏”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侧重一个方面,则较容易深入展开,便于集中论述或表现一个主旨。一般来说,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从“怎么办”“为什么”的角度来切入更好些。
一是外显的——“畏”什么、为什么要“畏”?我们不“畏”什么、为什么要不“畏”?这种思辩性一定要考虑清楚:
对缺点、困难、挫折等我们不“畏”,畏缩退避只会成为“懦夫”,遭来唾弃,没有出息;
对自然、生命、规律等我们要“畏”,逆流而上只会成为“一介莽夫”,遭到惩罚。
“畏”就是畏惧,就是退缩,就是裹足不前;
不“畏”就是勇,就是迎着艰难上,就是当仁不让。
一味地“畏”就是一种怯懦,畏首畏尾,终将错失良机;
毫不“畏”惧也是一种鲁莽,头脑简单,终将带来遗憾。
“畏”,有时是一种策略,一种机智,一种胸怀;
不“畏”有时是一种气概,一种胆识,一种尊严。
二是内隐的——“畏”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不“畏”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动因会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如:
如:面对人格遭受侮辱,韩信为了“将以有为”而选择了“畏”——受跨下之辱;孙天帅为了“维护人格、国格和尊严”而选择了不“畏”——坚决不下跪;蔺相如为了“国家之急”而“畏”廉颇,甚至绕道避而不见——这是胸怀!为此,对“畏”与不“畏”的抉择和评价,我们要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辨才能全面、客观、深入、辩证,从而在“立意深刻”的高原上去展示自己夺目的才情、才思和才华。
?3、话题或题目是形容词或副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
如2004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可以思考为:为什么那么忙?忙有什么好处?我愿不愿意忙?真的那么忙吗?怎样才能不忙?谁在忙,谁不忙?忙带来了什么?忙是兴旺的表现,计划好了就不再忙,忙中不要出错,忙而不乱、举重若轻,忙而有序、从容淡定。
其次,添加语素,将独字组合成词语、句子,扩展话题内容。
独字类话题往往不直接表示观点,其意义的外延大,所以埋伏着写空写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对话题展开联想,将独字话题扩展成短语或句子,进行有效的限制,宽题窄做。这有利于思路的打开,有助于鲜明主题的确立。扩展话题,我们可以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方法。如“锁”,最容易让我们想到“心锁”,即自我封闭、自我禁锢。还可以大到闭关锁国、改革开放等。而“锁”常与“钥匙”联系在一起,所以又可想到在生活中,要打开“锁”,就必须有适配的钥匙。在审题时要多方思考,多向思维,多角度联想,不可拘泥于浅层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写出深度。
再次,以材料为依托:
有时标题类作文前面没有提示语,这时候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来弄懂该词的确切含义,即内涵。
如果标题类作文前面有材料或导语,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就是你审题立意的关键,它们或交代概念的内涵,或点明文章的中心观点。
作为考生要始终坚信,命题人在题目前面给你加了一段材料或者导语,他一定有他出题的目的,或点明概念内涵,或提示中心观点,至少也会告诉你写作范围!
总之,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