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全国植物油加工业利润呈恢复性增长
2015年全国植物油加工业
2015年,植物油加工业发展好于上年度,利润恢复增长。国内油料油脂供给充裕,中小型榨坊发展迅速,大豆压榨产能仍在扩张。目前植物油加工业存在国产油料生产继续下滑、油料产后初加工技术装备缺乏、加工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油料过度加工现象突出以及消费不合理等问题。
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体发展好于上年度,利润恢复增长。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植物油加工企业2184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75.9亿元,增长0.5%;利润总额367.7亿元,增长3.8%,比上年上升15.3个百分点。其中,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2052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25.7亿元,增长0.8%;利润总额356.5亿元,增长3.9%,比上年上升15.4个百分点。
(二)油料进口量持续增加,市场供应充裕。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169万吨,增长14.4%,至12月18日,大豆期末库存1700万吨(港口库存721万吨);进口油菜籽447万吨,下降12.0%。2015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6734万吨,增长8.5%,较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进口植物油676万吨,增长4.1%
(三)中小型压榨企业发展迅速,小品种油料市场兴起。受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两湖、云贵川渝等地乡村以加工油菜籽为主的中小型榨坊发展迅速,浓香菜籽油渐成菜籽油市场主流,且市场稳中有升。同时由于消费者对食用油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东北冷榨大豆油、两广地区浓香花生油、各地小磨香油等小榨坊在各地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此外,玉米油、葵花籽油、茶籽油等新兴小品种油脂的自有品牌发展良好,市场前景看好。
(四)油料产地加工与低温压榨制油技术取得突破,油料加工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积累,中小型油料产地加工技术与低温压榨制油技术取得突破,并在油菜籽、花生、油茶籽、芝麻等油料加工方面得到良好示范应用。中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786-2015低温压榨花生油生产技术规范》已于2015年颁布实施
二、的主要问题
一是主要生产下滑2015年,主产区大豆价格降幅达13.0%,油菜籽开秤挂牌价1.6元/斤左右,较2014年下降近1元/斤。受价格低迷影响,大豆、菜籽等种植收益逐渐降低,导致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015年610万公顷,较2014年减少70万公顷,较532.7%,2015年国家取消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秋播面积减少20%以上,这也使我国对进口大豆、菜籽的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由于比较效益差,芝麻、油葵、胡麻等小油料作物种植逐渐萎缩。油料生产形势的变化对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企业,特别是油菜籽为主的企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油料产后初加工技术与装备缺乏,原料产后品质堪忧。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收获季节潮湿多雨,高效安全的贮藏设施建设较少,导致油料产后损失严重。同时油料
三是油料加工能耗高、成本高,压榨开工率严重不足。油料加工大量消耗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国外油脂加工企业相比,国内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的消耗,中小企业更高居高不下,过剩,加工企业“小开小亏、苦苦支撑”50%,压榨油菜籽和棉籽为主的企业开工率低至10%。在此背景下,油料加工行业面临巨大压力,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亟需调整决策经营策略或重新定位。
四是油料过度加工现象严重,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我国传统的制油工业普遍采用高温压榨与四(五)脱精炼技术,过度加工现象严重,不利于行业发展。一是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能耗高、炼耗高等问题;二是损失了人体并不可避免地植物油安全品质
五是油脂消费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我国进口大豆油、棕榈油消费量占比过高,脂肪酸组成平衡合理的菜籽油、油茶籽油等消费量偏低。此外,小榨坊原料半径和产品销售范围较小,价格高且不受大宗商品影响,搀兑精炼油的现象较为普遍;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突出。小榨坊的生产环境恶劣、操作不规范等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三、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产地初加工技术与装备补助力度,降低原料生产成本,提高品质。加大科技投入,从技术层面切实解决油料机械化生产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大对产地初加工干燥与贮藏技术装备的补贴,降低油料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原料品质,减少产后损失,保障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以低消耗、高度智能化为,电机节能、锅炉节能、节水、回收减排
第三,加强宣传引导,倡导“适度加工”,提高产品营养安全品质。针对当前我国加工存在过度精炼的误区,大力开发推广制油适度精炼技术,程度保留微量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形成,与安全品质规程,完善标准体系,生产企业有效指导。
第四,重视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引导企业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化。充分利用米糠、小麦胚芽、饼粕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