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本教研讲座稿
校本教研讲座稿(程睿) [ 2009-7-30 15:12:00 | By: 啾啾栖鸟 ]
?
4
推荐
09年春天,魏校长对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内容进行了充实。除了“一课多讲”“同课异构”“我的教育故事演讲”等等,还要求教师搞讲座。既非专家又不是名师,咱哪会讲座啊!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大家都这么觉得。于是,校长鼓励我们:怕什么,“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因此,就有了我的这次讲座——“文本细读的理念和方法”
它是从《小学语文教师》和网络上“拿”的!“拿”的是专家“沈大安”和名师“王崧舟”的谈“文本细读”!嘿嘿!!
欢迎大家做客祥塬小学!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2“文本细读”。谈不上讲座,算是学习材料的分享。
什么是“文本”呢?归纳起来讲,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等被用话语记录下来,都可被视为文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文本”指的则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文本细读”这四个字眼,我最早是在《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3月刊看到的。这本杂志的“本月话题”专栏围绕文本细读,刊登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慢慢走,欣赏啊!—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谈文本细读》:第二篇是《文本细读方法散论》:第三篇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写的《我是怎样细读文本的》:第四篇是《从文本细读中走向高处》沈大安说:“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细读”。于永正说: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思,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我们魏校长也经常对语文老师们说:“拿到一篇课文,在教学之前老师一定要先好好读一读。”这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老师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觉得不应仅仅在执行公开课任务时才去细读文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就应当努力地实践文本细读。这是因为2文本细读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解读理念,
是一条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由之路,
是一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3一、那么,到底什么是“文本细读”呢?
先用几句形象的话来描述一下: 用教育家朱光潜在《美学》里的话说:
文本细读就是4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谈美》
把这个“走”换成“读”:慢慢读,欣赏啊。你走马观花,你囫囵吞枣,你风卷残云,你蜻蜓点水,那怎么成呢?你首先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噪,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读出文本的味道来啊!
用语言学家吕叔湘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这句话在提醒我们注意文本细读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语言。
用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也就是在语言之途散步,悠闲地散步。
其实,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概念是从文学批评流派中借鉴来的。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细读”是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它是为文学批评服务的。而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服务对象则转移到阅读教学身上,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同行。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特征:
5第一,细读姿态的多元性。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主张作者崇拜、读者崇拜、文本崇拜等多种解读姿态的和平共处。所谓“作者崇拜”就是在解读文本时有意识地去了解作者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以及与作者有关的方方面面,这样会对你拓展教学思路有所帮助。至于“读者崇拜” 这种解读姿态则认为当一篇文章成为一部作品时,作者就已经死亡,只有读者才是阅读世界的上帝。也就是说把细读的重心由作者转移到读者身上,充分尊重读者的感受。而对文本本身进行深究、钻研就是“文本崇拜”。无论基何读者种崇拜的文本细读,对阅读教学而言,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而选择何种细读姿态,则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自由。这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5 第二,细读指向的言语性。文本细读,就是教师对言语的内涵的细读。它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指向言语性的细读,是被课程背景和教学目的双重规定的。 5第三,细读结论的兼容性。教师的文本细读,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文本细读时,既要消化吸收、整理评判他人对文本细读的种种见解和观点,更要关注珍视、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独特感悟和发现。只要有利于教学,他人的观点、自己的感悟就有必要兼容并包、相辅相成。 5第四,细读经验的共享性。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对言语存在的一个发现过程,也是对言语细读的一个体验过程。因此,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双重收获,他既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也收获细读言语的经验、情绪和感受。这些通过教师亲历亲为得来的细读经验,对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财富。
以上四点就是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基本特征。
作为语文教师,要上好阅读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