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地理一轮单元提升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一、 选择题
(2016·山东临沂一模)读“300多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 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
C. 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
2. 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 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 河流含沙量减少
C. 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 水资源短缺加剧
1. B 【解析】 图中显示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说明人类活动增强,故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
2. D 【解析】 森林和草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此类用地减少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引起旱涝灾害。
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3~5题。
3. 造成四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 B.水分
C. 光照 D.地形
4. 组成图中界线的主要自然地理事物是( )
A. 湖泊 B.等温线
C. 河流 D.山脉
5. 关于图中海拔最高的自然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通便利
B. 光热资源丰富
C. 淡水丰富,开发程度高
D. 冰川作用强烈
3. B 【解析】 四地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距海远近差异很大,故它们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
4. D 【解析】 图中的界线主要是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干湿地区分界线以及气候分界线,这些界线主要是由山脉组成的。
5. D 【解析】 我国海拔最高的自然区是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冰川广布,光照强烈但热量不足,淡水丰富但不易开发,冰川地貌发育程度较高,冰川作用强烈,交通不便。
荒漠指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一般分为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和热带荒漠。读“世界荒漠面积(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分布表及南美洲温带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
大陆 温带荒漠 亚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 亚欧大陆 5.9 4.7 3.7 非洲大陆 — 1.1 8.9 澳大利亚大陆 — 0.2 3.2 北美大陆 0.6 0.9 0.4 南美大陆 0.5 0.5 0.8 总计 7 7.4 17
6. 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缺少温带荒漠的原因是( )
A. 洋流 B.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 D.地形
7. 亚欧大陆荒漠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
A. 陆地面积大
B. 大部分受高气压带控制
C. 高大山脉分布较多
D. 平均海拔最高
8. 南美大陆温带荒漠的成因是( )
A. 西岸山地阻挡湿润气流进入
B. 受信风影响
C.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D. 受东风带影响
6. B 【解析】 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温带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且东西跨度小,故海陆位置使两个大陆缺少温带荒漠。
7. A 【解析】 温带荒漠的主要成因是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亚欧大陆主体位于温带,面积广大,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温带荒漠。
8. A 【解析】 南美大陆西部有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使山脉东侧形成荒漠。
年平均气温0 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9~11题。
9. 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
A. 3 100 m B.3 300 m
C. 3 700 m D.3 900 m
10. 关于甲坡和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坡是南坡,湿度小于乙坡
B. 甲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
C. 乙坡是南坡,湿度小于甲坡
D. 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甲坡
11. 该山地气温年较差山顶小于山麓,原因是山顶( )
A. 夏季气温上升快
B. 夏季气温上升慢
C. 冬季气温下降快
D. 冬季气温下降慢
9. C 【解析】 以气温0 处的海拔为参照,可在图中直接读出。
10. D 【解析】 同海拔相比,山麓地带甲坡气温高于乙坡,表明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甲坡雪线(以气温为0 处为参照)高度低于乙坡,表明甲坡湿度大,乙坡湿度小。
11. B 【解析】 有常年积雪的山地,山顶受积雪影响,夏季气温上升较慢,因而气温年较差偏低。
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12—14题。
12. 图中→④→⑤的地理特征变化体现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
13. →②→③的地域分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 B.水分
C. 海拔 D.水源
14. 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表现为( )
A. 光热充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水口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基础一之文言文.docx
- 2016届高三冲刺作文汇辑(10篇).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古代诗歌阅读.doc
- 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模理科综合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模理科综合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模理科综合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模理科综合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模理科综合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模理科综合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6年5月份北京市怀柔区高三语文查漏补缺试题(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