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南美洲二经济发展与特色大地主制度制度的形成大地主
經濟發展與特色
大地主制度
制度的形成 大地主 制度的形成:殖民政府指派總督及殖民官吏,根據 莊園制度 將所獲得的賞賜土地進行分割和管理
影響:
a. 印第安人或被迫成為大地主的佃農,或被驅離原居地至邊際土地從事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
b. 承襲南歐「大地主──小佃農」、「仕紳──小民」等階級制度→社會階級分化明顯
c. 貧富差距與社會動盪不安的主因 土地制度與貧富不均 成因: 大地主 制度
形成過程:
a. 大地主與現代農業企業──以豐富 資金 和先進 技術 進行放牧或生產出口的糧食與經濟作物→左右中南美洲的農牧業分布→富裕
b.個體小農──傳統農耕方式,且不斷分割農地→不足以生產現金作物及糧食作物→貧困 土地改革 成效不彰,因:大地主的反對、資金缺乏及政局變動 殖民式經濟特性
經濟特性與成因 類型: 資源出口 導向
形成因素:
a. 為課取貨物進出口稅,禁止所有新殖民地彼此間及與其他國家的直接貿易
b. 規定所有的貨物都必須由殖民母國籍的商船運送
c. 殖民地被禁止耕種或製造不利殖民母國經濟發展的作物或產品
(續)經濟特性與成因 獨立後因大地主聯合外資和 跨國公司 操縱,更加蓬勃發展
影響:以一、二種作物的栽培為主要經濟活動,嚴重忽略國內消費性農產品生產 經濟風險 單一經濟風險:易受 國際市場 波動影響,貨物價格起伏不定
風險所帶來的影響:導致外債高築和過度開發等問題 經濟發展的轉變
1. 經濟改革的原由: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原物料需求大幅縮減→以出口導向的中南美洲經濟垮臺。
2. 經濟改革及轉變過程:
進口替代 政策 時間:1930~1950年
執行國家:墨西哥、 阿根廷 、 巴西 、哥倫比亞、智利和烏拉圭
作法:
a. 發展製造業,生產民生用工業產品,以取代進口商品
b. 以進口配額或提高關稅來保護新興工業 經濟轉型的困境 保護主義下的工業發展問題:
a. 生產效率降低、產品價格高昂、品質不如國外
b. 國內外市場都受限制──國內飽和;出口商品缺乏競爭力
c. 不重視研發,須進口價格高昂的機器設備,資金短缺嚴重
國內工業發展命運大不同:
a. 大國──因人口和市場規模較大,得以存活,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b. 小國──無法維持 區域發展不均衡 城鄉差距擴大之因:
a. 進口替代工業助長官僚惡習,削減對外資的吸引力,妨礙技術引進
b. 鄉村勞動力過剩,因小農受剝削而大農場不斷整併小農土地以擴大規模
c. 工業投資集中於大都市,促使1940~1960年間大量鄉村人口移入都市
結果:各國「核心——邊陲」鴻溝益形明顯
整個中南美洲工業發展具高度集中趨勢:4/5的製造業集中在 巴西 、 墨西哥 、 阿根廷 三個國家
區域經濟的整合 區域間經貿關係欠佳之因:
a. 西、葡殖民時強化個別國家經貿活動,阻礙其彼此間貿易
b. 獨立後則因積怨與國界紛爭而未見改善
區域內的經濟組織:
名 稱
追 求 目 標
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
消除成員間的關稅(1960年成立,現已瓦解)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美洲自由貿易區
南方共同市場
成立南部自由貿易市場
安地諾集團
相同進口稅
中美洲共同市場
生產分工
加勒比海共同市場
統一進口關稅
阿根廷
概況
面積:南美洲第二大
產業以 畜牧業 為主,產值約占農牧業的40%
彭巴區:
a. 80%的牲畜集中於此,以牛、羊為主
b. 人口也集中分布於此,90%以上居住在都市
布宜諾斯艾利斯 :
a. 首都,人口占全國的1/3
b. 首要型都市
1/3領薪階級主要從事與製糖、酒、木材、肉品等相關的製造業
經濟發展
十九世紀的榮 景 十九世紀後半期到二十世紀初,漸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因:
歐洲糧食需求大增
鐵路、海運、冷凍貨櫃和農業機械的發明,使得農產品 儲存 和 運輸 效率提升,有利於大規模的肉類和穀物產品外銷出口 二十世紀轉為 衰 敗 1930年代 通貨膨脹與財政危機:
世界經濟蕭條
逃稅、貪汙、政府過度花費等
長期以外債和變賣國有企業施行福利政策 1950~1960年代 實施進口替代和國有化政策
因外債問題再次造成嚴重通貨膨脹 1970~1980年代 推行國營企業 私有 化,降低關稅、開放市場→中小型企業不敵外來商品競爭倒閉,生產倒退→社會動盪
軍事統治和民主政治頻繁交替更換 1982年 與英國發生福克蘭戰爭,工業重創,經濟衰退,外債加劇 經濟變革 1991年 為了恢復貨幣信用,實施 比索化 政策→降低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1999年 因巴西貨幣貶值而削弱其競爭力→外債沉重、金融系統瀕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