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的的研究
毕 业 论 文
关于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的研究
———以四个行政村的比较为例
论文题目 关于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的研究
———以四个行政村的比较为例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摘要 农村人口流动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文章以三伏潭镇四个抽样村(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三伏潭镇农村人口的流动现状,发现农村在社会分层,横向流动和流动方式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以人口社会学推拉理论为指导,从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两个角度探寻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最后结合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和三伏潭镇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三伏潭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分层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和乡镇企业,发挥人才交流网和劳务中介的就业引导作用;建设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和休闲场所,和谐农村生活;抓好长期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利用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为建设新农村储备资源。总的来说,就是让村民发展和农村发展得到双赢。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流动现状 社会分层 横向流动 流动方式 流动探因
发展模式
目 录
1. 引言 ……………………………………………………………………… 3
2. 三伏潭镇四个行政村的人口流动现状…………………………………… 5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5
2.2 三伏潭镇概况…………………………………………………………………5
2.3 社会分层与农村人口流动……………………………………………………6
2.3.1 四个村的总体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产生差异的原因…………………7
2.4 农村人口的横向流动…………………………………………………………8
2.4.1 四个村外出务工者横向流动的共性分析…………………………………9
2.5 农村人口的流动方式…………………………………………………………10
2.5.1 从年龄和婚育状况对上述情况进行原因分析……………………………11
3. 基于推-拉视角的农村人口流动探因………………………………………… 11
3.1农村推力增加……………………………………………………………… 11
3.2 城市拉力加大……………………………………………………………… 12
4 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对当地农村和村民发展道路的启示……………13
4.1农村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 13
4.2探索适合三伏潭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 14
4.2.1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分层结构,保障农村稳定和繁荣。……………… 14
4.2.1.1社会学分层理论对构建三伏潭镇农村合理社会分层的启示………… 14
4.2.2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6
4.2.3 抓好长期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17
4.2.4培育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增设农村休闲场所。…………………… 18
4.2.5 有效利用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储备力量…… 19
5.结语……………………………………………………………………………… 20
参 考 文 献…………………………………………………………………… 2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年,中国社会最大变化之一就是社会流动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的普遍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建国以来的70多年间,人口流动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蜕变期。
1950年代初,为了实现经济上赶超的目标,我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为了配合此战略的顺利施行,防止农村人口转移,内生了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和把城乡人口隔离开的户籍管理制度。当时不仅以寻求异地就业为目的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几乎不存在,而且农民就业领域的变动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从此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释放出来。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离土不离乡”。乡镇企业的发展吸纳了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进入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环境,要生存不仅需改革经营机制,也要提高技术水平。而技术进步的代价就是资本投入相对增加,吸收劳动力的速度放慢。“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受到挑战。
既然留在家乡不能得到就业机会,农民只好把发展方向伸到更远更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城市。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将东南沿海和少数大城市放在优先发展位置,金融财政和其他资源都向这些地区倾斜,从而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平衡。为寻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