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的研究.doc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简称“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我国肺心病的患病率约为0.4%~0.47%[1]。虽然国内外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阻止肺心病心肺功能的衰减,其病死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一方一法,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尚为空白。本课题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肺心病诊断标准采用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2];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以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为其诊断标准,采用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中医痰湿蕴肺、肺气不宣、肺脾两虚、阳虚水泛证辨证标准采用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喘证》[3]中标准。本组156例患者来源于2004年3月-2006年3月本院急诊科、内江市中医院内科和急诊科、安岳县中医院内科住院患者。本次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试验方法。剔除了未按规定服药的10例患者,最后符合研究要求的共146例。其中治疗组71例,男性5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9.63±10.24)岁;平均病程(15.18±10.41)年;临床分级轻型11例,中型40例,重型20例。对照组75例,男性5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8.80±8.80)岁;平均病程(16.33±9.35)年;临床分型轻型13例,中型39例,重型23例。2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基线齐,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低流量吸氧,积极有效的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电解质紊乱,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等治疗,并进行综合护理,出院后指导。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基本证型为痰湿蕴肺、肺气不宣,给予宣肺平喘中药麻黄、杏仁、法半夏、桔梗、甘草等。兼有肺脾两虚者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木香、陈皮、党参、炒白术等;兼有阳虚水泛者加用茯苓、桂枝、泽泻等。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2组的治疗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14 d后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②治疗14 d后2组患者病死率;③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   1.4 疗效评定 治疗14 d后综合疗效评定:按尼莫地平评分法(治疗前主要症状与体征总积分-治疗后主要症状与体征总积分/治疗前主要症状与体征总积分×100%)拟定。临床控制:疗效指数减少85%~100%;显效:疗效指数减少67%~84%;有效:疗效指数减少33%~66%;无效:疗效指数减少lt;33%。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略)   2.2 2组病死率比较及死亡原因分析 观察期间,治疗组死亡7例,对照组死亡10例。2组比较,χ2=0.4279,P=0.5130,无统计学差异(Pgt;0.05),可能与样本量尚少有关,在经济及时间许可的条件下可进一步研究。此外,观察结果显示2组死亡患者的死因多与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有关,且年龄偏大,多在70岁以上,病程较长,多在20年左右,以男性居多。对照组除与严重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有关外,还多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详见表2。表2 2组患者死亡病例分析(略)   2.3 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比较[例(略)]注:2组比较,Plt;0.05。   3 讨论   肺心病属于中医“肺胀”、“喘证”等范畴。肺为娇脏,主宣降,外邪犯肺则宣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作咳、为喘。久病失治,肺病及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湿聚为痰,上干于肺,肺脾两虚而见咳、痰、喘。咳喘日久,病及于肾,肾虚则摄纳失权,而见气短难续,动则尤甚。久病入络,由气及血,由肺及心而呈心肺同病,形成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病机转化,而可见紫绀、心悸等症。因此,笔者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痰湿蕴肺、肺气不宣,病位初期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汪昂言:“麻黄中空,辛温气薄,肺家专药,而走太阳,能开腠散寒。……杏仁苦甘,能散寒而降气。甘草甘平,发散而和中。”三药合用,寓收于散,寓宣于降,寓补于发,共行开宣肺气、散风寒、平喘之功。半夏辛温而燥,能燥湿化痰。党参、白术能补气健脾、燥湿化痰,与陈皮、木香配伍补而不滞。桂枝、泽泻、茯苓配伍则体现了治疗水肿以“温药和之”之意,三药合用能温阳化气、补中渗湿。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