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领着学生有效地提问吧
引领着学生有效地提问吧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只有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由此造就一批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可见,善不善于提出有效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标准之一。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授之以渔”地教学生怎样问,指导学生有效提问,把提问内化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使提问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是无原则地乱问,就是不知如何抓住要点提问。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 、 要选准提问的角度 语文的内容很丰富,知识点很多。如果问题很零碎,会把原本就很丰富精彩的内容更加复杂化,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又会引发学生反感。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选准提问的角度,把一些问题系统化,然后围绕这个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再引导他们学习提问,即不再是单纯地老师教学生学,而是学生问师生共答,我们教师也变成他们中的学习者、参与者,同时也是指导者。这就会便于学生搞活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语文的思想负担,做到轻装上阵,轻松学语文,岂不是很好? 一般来说,引导学生提问可以运用“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哪些”“哪里”“怎么办”等的疑问词,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1)疏通性 的角度。在《他发明了什么》一堂课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提问,学生的提问往往停留在对内容的收集。如:他发明了什么?他是谁?这些问题仍然停留于故事层面,答案也较容易发现。像这类问题属于疏通性问题。 (2)深究性 的角度。这个角度的质疑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的提问与文章的中心密切相关。如:《生死攸关的烛光》为什么称烛光为“生死攸关”?这样的提问从程度上来说,明显难于第一类问题,所要思考的是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具有思考的价值。这就属于深究性问题。 (3)鉴赏性 的角度。在《天马》一堂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一句话进行鉴赏性的提问:我们中国那么多的文物,为什么一定要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这样一问,我们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引领着学生赞赏它的外形特点、鉴赏它的艺术价值、学习它的象征意义了。 (4)延伸性 的角度。质疑的着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的提问为课文内容的延伸,如《美猴王》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着题目进行延伸性的提问:这个猴王除了课文所展示的美外,还有其它的美吗?把学生引领到《西游记》这一小说的范围上来说,这样对猴王的认识会更全面,人物形象也得以更丰满了。 好的问题角度,能够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思维,引发智慧碰撞,激活生命体验。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设计提问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提得具有启发性、深入性、开放性、拓展性,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就是说,引导学生有价值地提问、扩散性地提问,投石激浪,开启思维闸门,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二 、 要选择提问的内容 “任其自然”的提问只是一个简单迅速的过程,是老师初步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疑惑的一个步骤,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可能是与课文学习毫无关联的。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提问应该跟阅读材料有着某种不同意义的联系。一般来说,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段落语句、标点符号等在重点处、关键处,难点处、疑难处、易错处进行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经常处于沉默状态,既没有读懂内容,也提不出不明白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得还不够,谈不上有主动性,更无创造性可言。于是,我开始教学生提问。刚开始时,学生读了一段话,我让学生提出一两个问题,学生都沉默,不知如何提问,后来我提示学生说:“平时老师如何向你们提问的,都问些什么问题啊?”接着,几个学生举手提问,我又对学生说:“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可是,还不是老师想要问的问题。”这样,调动情感因素,定范围(教师在课文中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暗示有疑,激起学生再次提问。最终,学生从仔细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把注意力集中在思维过程中,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潜能,积极寻求问题答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亲身感受了自主质疑和独立思维的乐趣,进而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如《晏子使楚》一课:初步分析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质疑。(1)师: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一个国家的代表,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却让晏子受到了一次次难堪,你能找到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找出答案,板书:钻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