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基础一种政治社会学解释-王绍.docVIP

信任的基础一种政治社会学解释-王绍.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任的基础一种政治社会学解释-王绍

PAGE 信任的基础:一种政治社会学解释王绍光 对信任的兴趣近年来,信任的研究成了一门显学,各科学者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社会学家 James S. Coleman 在其巨著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1990) 里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信任。 政治学里近年来被引述最多的一本书可能是 Robert D. Putnam 的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1993)。这本的中心概念是“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而“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信任。哲学家日裔美国人福山 (Francis Fukuyama) 更是洋洋洒洒用四百五十页的篇幅写了一本题为《信任》[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1995)] 的书。心理学家当然不会在有关信任的讨论里缺席 (Yamagishi and Yamagishi 1994)。 有意思的是,近来信任也引起了经济学家极大的关注,他们认为信任不但有助于提高微观经济组织的运作效率 (Berg, Dickhaut, and McCabe 1995; La Porta, et al 1997),而且可能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增长 (Knack and Keefer 1997; Zak and Knack 1998)。为什么信任会在这么多不同学科引起如此巨大的兴趣呢? 这大概与社会科学家普遍关心的合作问题有关。如果人们能够合作的话,社会学研究的种种社会问题就不会存在, 政治学研究的种种政治冲突就可以避免,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效率就会大大提高。问题是,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不愿或不能合作, 结果便是我们看到的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 不过,每个社会里都有人比其他人过得更好些; 各国相比,也有些国家比另一些国家更安定,更繁荣,更民主。 这意味着某些个人,某些阶层, 某些国家能较好地解决合作问题。 解释这些差异,正是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现在有人声称发现信任与这些差异有某种相关关系,这当然就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信任怎么能增强合作,进而促进改善人们的福利呢?经济学家说,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如果人们在交易活动中缺乏信任,他们必须花费大量资源在度量和监督方面,以防自己受别人的骗,上别人的当。 有了信任,这些资源大可不必浪费 (McKean 1975)。政治学家说,信任意味着宽容。 民主制度必须建立在宽容的文化基础上。 因此,信任是民主制度运作的润滑剂 (Warren 1999)。社会学家则发现信任象社会关系中的胶合剂。有了它,可以在混沌世界中建立秩序 (Gellner 1988),没有它,社会控制权却可能落入黑帮手中(Gambetta, 1988)。本文并不打算讨论信任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在这篇论文里,信任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 我们的目的是探讨信任从何而来,解释为什么信任在不同社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依赖的中国四城市的数据,但同时也将把中国的情况拿来与别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希望由此对有关信任的一般理论建设有所贡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信任这个概念进行了分解,并对各类信任的基本情况给予描述。 第二部分在介绍六种 解释信任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推出了我们自己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试图用中国四城市的数据对我们的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一部分是个简短的结论。信任谁?什么信任?何为信任?关于这个问题,可谓见仁见智,众说不一。我们在这里并不打算对这些看法一一进行澄清。有一点是几乎可以肯定的,对不同的置信对象,人们的信任度也会不一样。我们的调查选择了10种置信对象,包括家庭成员、直系亲属、其他亲属、密友、一般朋友、单位领导、单位同事、邻居、一般熟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等。对每一类置信对象,被调查者谈了他们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分为5个等级,即完全不可信任、不可信任、说不准、可信任、完全可信任。(结果见表2)。我们认为,对这十种置信对象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两分法可将他们分成认识的人和陌生人。很明显,对自己认识的人容易信任一些,毕竟有彼此交往的经验。陌生人则不同,没打过交道怎么知道对方值不值得信任呢?缺乏判断的基础嘛。两分法的问题在于,认识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可远可近,不能一概而论。最起码,可以将亲人与其他认识的人区分开来。这样就产生了三分法,即将置信对象分为亲人,其他认识的人和陌生人。但其他认识的人也太杂,与其中有些人的关系是朋友关系,另外的人则只是认识而已。朋友是可以选择的,不是外力强加的。但熟人却往往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例如,邻居仅仅是因为在一个社区里居住彼此相识,同事仅仅是因为在一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