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docVIP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   【摘 要】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前言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历史课程应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中可知,历史学科被定性为人文学科,具有人文素养培养的功能。本文将从人文素养概念、现状分析、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创新精神、科学情感、公民意识、美育等方面论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   【关键词】人文素养;历史教学;创新;公民意识;人性美   1.人文素养概念分析   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始终贯彻人文素养的培养,首要的是弄清楚什么是人文素养。 肖川博士在《“论人文素养”随笔》一文中认为“人文素养”主要包涵“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认,从而形成人类意识”;“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 李林在《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及思考》一文中指出:“人文素养是指在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人文氛围滋养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隋趣、思维方式、学识才华等精神收获的总和。” ;“人文素养,是指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素养。”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2.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从人文素养的概念可以看出,历史学科中有非常丰富、适合进行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历史学科应该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熏陶的重要阵地。那么,当前初中历史教育中对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如何呢?当今历史教学的现状是:希望把学生当历史学家来培养,老师用尽全力给学生灌输大量纷繁的历史知识,学生成为了盛装基本历史知识的容器,而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内容则往往只字不提,或者说根本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在老师的眼中,紧盯的是学生每次考试的分数。所以,人文素养培养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3.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3.1 利用中国历史文化篇章及世界历史文化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从中吸收养分,使他们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能够“守经答变,返本开新”,并能够用世界眼光去包容其它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学说、著作与思想,可以让学生从中吸取“孝、仁、信”等优秀品质;又如,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神曲》的爱憎分明,达.芬奇《蒙娜丽莎》对人性美的追求与赞美;再如,在讲到九年级的希腊及西欧的建筑风格时,可以对比中国的建筑风格,从中感悟,不同的文化是可以共生共荣的。   3.2 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从丰富的历史人物的创新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中国古代史中蔡伦的“蔡侯纸”、毕?的“活字印刷术”、华佗的“麻沸散”、商鞅的变法,近代史中的詹天佑的“人”字形路轨、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现代史中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探索等,还有如世界古代史中的阿拉伯数字、近代史的工业革命的发明、现代史的“罗斯福新政”等,在讲解中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历史人物的创新都是突破了思维的定势,最终找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这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师生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而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如在讲述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时,我就把世界历史同中国历史联系起来,我提问: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中国有什么危害?有的同学说到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我顺势又一问:中国的社会在殖民者的殖民扩张的影响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同学说:中国开始进行洋务运动。我又问:进行洋务后,中国的社会相比之前有没有进步?学生说:有。最后,我引导:你从以上的回答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有的答:殖民扩张好像还有一点有利于中国的进步(近代化)。我再从中国往世界一延伸,有的学生得出结论:殖民扩张主要是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见解,因为教材主要是突出了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积累,加速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方面的影响。   3.3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熏陶。 我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中的列强侵华战争时,我总是会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