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古代部分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史古代部分复习资料

1 -填空情歌禹的妻子等待他回来而唱的一首为最早《候人兮猗》。古乐舞《箫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远古时期的吹奏乐器:骨笛距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大司乐:西周时建立宫廷音乐机构,掌管宫廷的音乐活动和贵族子弟的学习。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1)六代乐舞 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分别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2.《诗经》。《诗经》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简称“诗三百”,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4.荀子《成相篇》:《荀子》一书中有《成相篇》,这是一篇通俗的歌词,它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的唱词,是由荀子创作的,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始祖。二、曾侯乙墓编钟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这一时期乐器和器乐音乐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乐器,反映出当时诸侯宫廷音乐中乐器和器乐音乐的规模和特点。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对我国古代音乐史有着重大的意义。1.这套编钟是目前所见古代编制最为庞大的一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国宫廷音乐的规模、音乐活动情况进一步提供了实物资料。2.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并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齐、楚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各地音乐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并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古代乐律提供了实证资料,这也说明我国音乐文化中的旋宫转调问题不止是确凿有据的理论,而且已有音乐实践成果。3.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4.编钟的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中。总之,从编钟制作、乐律学理论等方面,研究者都能从曾侯乙墓编钟得到直接的解答和启发。三、乐律学理论1.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其内容主要记载于《管子.地员篇》。 2.“十二律”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就叫做“十二律”。《吕氏春秋》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即生出十二律。这种生律法也叫“隔八相生法”,它以黄钟为元声,余声则依十二律次序循环计算,每隔八位生一律。六、音乐思想(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处于历史性的变革时期。思想领域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出现了许多代表不同阶级、政治力量的学派。主要代表学派有懦家、墨家、道家。关于音乐的社会作用,是诸子“争鸣”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思想上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倡乐”与“非乐”两派,其中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主要是儒家学派,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反对音乐则是墨家和道家学派。儒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前551~前479)一生自始至终提倡音乐。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孔子的音乐思想具有保守倾向,他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维护奴隶制度,并对其后儒家的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孟子,名柯(约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虽然未建立系统的音乐理论,但他提倡“王与民同乐”,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约前313~前238),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篇》中,对于儒家音乐思想有系统的总结。《乐论》论述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音乐能够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他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他的音乐理论是为巩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而服务的。荀子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评,维护儒家“倡乐”的主张,并予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墨家墨子(约前468~前376),墨家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其著作包含深刻的哲理。他的音乐思想主要载于《墨子》一书的《非乐》、《三辨》两篇中。墨子主张“非乐”,即反对音乐,他认为:音乐使“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老者不得息。”“厚措敛于乎万民以为大钟……”“废大人之听治,贱人之从事,……”音乐可使统治者丧失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