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听后感评价.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听后感评价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听后感评价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听后感评价   XX年12月13日(星期四),上海延安初级中学来我校援教的王玉宝老师,在我校上了一节组内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3节,课题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是为次日省公开课作热身准备的,这节课得到听课老师们的一至好评。   一、教学过程回顾   本节课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活动的:   新课引入:   让每个学生用相同规格的透镜、让同一个发光体在有刻度标记的光屏上成像,观察像的倒正、虚实,根据光屏上的格子估计像的高度。请课堂上离发光体远近不同的同学交流各自观察所得,根据学生得到的像的大小不同,提出问题:一样的发光体、一样的透镜,为什么得到的像大小不同?学生回答:发光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老师讲解,这个距离就是物距。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器材名称、介绍物距像距的意义和在光具座上如何找到物距像距,让学生尝试通过设备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告知透镜、烛焰、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让学生交流根顺利找到清晰的像的办法:透镜已固定,先固定作为物的发光体,再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第二环节:合作小组分工,一个组在光屏上找到三次倒立放大的像,另一个组在光屏上找三次倒立缩小的像,根据学习记录卡上的表格,把成像对应的物距和像距记录下来。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一直走来走去重复着布置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数据记录好后相互讨论,从记录的数据中找成像的规律。   第三环节:学生交流发现的初步规律——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比物大;反之像就比物距小。老师板书初步规律。   第四环节:老师叫学生交流记录数据,老师通过多媒体把数据输入幻灯片上的表格里,相应的实验图上出现物和像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引导学生从中得到更加具体的成像规律。学生的数据非常精确,其中两个组物距和像距数据刚好是相反的(非常精准),老师输入数据后,屏幕上就显示出成实像的规律来。   第五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之外。从多数数据中引导学生得出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   第六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选择1倍焦距和2倍焦距作为物距成像的分界点?学生讨论未果,老师让学生实验,把发光体放在2倍焦距处观察成像。学生活动,发现成倒立、等大、实像。所以二倍焦距位置是实像成放大与缩小的转折点。老师进一点让学生把发光体放在焦点处,引导学生找像并观察虚像,说明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从而进一步完整透镜成像特点。   反馈评价:   学生运用发现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解释新课教学前发光体戌像符合哪个规律,为什么不同位置的学生看到的像大小有差别。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总结和发现。   二、浅析教学活动成功的原因   1.用学生的思路上课   要做什么(问题由来)——如何去做(实验设计)——做了之后发现了什么(证据分析)——结果如何更加精确一些(深入分析)——如何把它表达出来(最后结论)——有什么用处(反馈应用)。这是初中物理课中规律教学的一般思路。不一般的是,王老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推进的,主导但不控制,让学生亲历,听学生表达。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或方法,而是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认识和表示物距、像距;如何发现更加精细的规律;如何发现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转折点、如何认识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这些引导都是源自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没有越位、更没有强加。我们常说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对这个提法有些反感,课堂是按照现行教学体制组织的,几十个人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又不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自主想要的课堂,怎么能真正还给学生呢?又如何还得出去呢?王老师这节课,我也不想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来评价,但他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究规律的责任交给了学生,这正是我们的课堂上所缺乏的。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广度和深度   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学生的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是每一个老师最现实的教育使命。因为参与是教学的前提,有了参与才有有效的学习。这节课学生参与程度相当高,我观察一下,有这么几个原因:1.王老师真正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他在对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负责,而不是单纯地对落实具体的知识点的教学负责。即王老师是在教人而不是在教知识,所以,他的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真实地参与进来。2.王老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角色定位。他无疑比学生更加了解如何去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更加知道那个规律的具体内容。但他没有以一个权威的姿态在课堂上作主宰、控制,而是用一个个精心的环节设计引导学生来观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