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含义:是指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路径网络,包括连通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及其组合。 3. 数 值 模 拟 法 * 2、油气输导体系 1)按运移通道的时空组合特征: 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 (2)输导体系类型 2)按主要运载层类型分类: 储集层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不整合输导体系、复式输导体系 有效运移通道:运载层中真正发生了运移作用的通道,称为有效运移通道。有效运移通道空间的大小主要受岩石的组构控制 优势运移通道:是指油气自然优先流经的二次运移通道。是有效通道的一部分。受运载层的连通性和构造形态控制,控制着运移油气的大部分。 3、有效运移通道与优势运移通道 封闭性断层对运移通道及远景圈闭风险评价的影响 上图:断层垂向封闭,侧向不封闭,对运移无影响; 下图:断层垂侧向封闭,运移通道偏转到另一构造 齐家—古龙凹陷中心线以西油气运移路线模拟 李明诚先后在大民屯、歧口等 8个凹陷,用油气录井资料求得各凹陷有效运移通道空间平均约占整个运载层孔隙空间的5%-10%;西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古生界二次运移有效通道空间系数平均为3.9%。 油气沿着渗透性最好、阻力最小的路径运移(运移高速公路)。 总方向:盆地中心→边缘或中央隆起带, 深层→浅层。 主要指向:生油凹陷中或邻近地区长期继承性 发育的正向构造带。 四、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和距离 1.运移主要方向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图 1—生烃强度等值线,2—地温梯度等值线,3—油田,4—凹陷边界 构造背景与油气二次运移区域指向的关系 影响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的因素 ①运载层的连续性、孔隙连通性和渗透性; ②运载层的构造起伏,运载层顶面的构造脊线为运移指向; ③断层的阻挡和连通性; ④封盖层的分布与产状。 不同形状的盆地油气二次运移方向 影响因素:运移通道、运移动力、圈闭及盖层的有效性、盆地规模等。 一般:大盆地、海相盆地较长 陆相盆地、断陷盆地较短 源控论:油源区控制油气田分布 近距离运移为主 2、二次运移的距离 横向:几米—上百公里;垂向:几米—几千米 济阳凹陷下第三系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东营凹陷部分) 1—地层剥蚀线,2—生烃强度等值线,3—油田 盆地名称 运移距离(公里) ? 一般 最大 松辽盆地 小于40 ? 鄂尔多斯盆地 小于40 60 渤海湾盆地 小于20 30 江汉盆地 小于10 15 南襄盆地 小于10 20 酒泉盆地 5~20 30 准噶尔盆地 30~50 80 我国部分含油气盆地油气运移距离 开始时期:初次运移之后发生 主要运移时期: 生油期后第一次大规模构造运动时期或主要生排烃期后构造相对活动时期 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多期运移成藏期 五、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 六、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的判断 1、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正烷烃、碳同位素、族组分等地化指标,进行油源对比,追索油气来源; 2、储层中原油的物性变化和储层沥青的分布特征判断石油运移方向。 层析作用:沿着运移方向,石油被矿物选择性吸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规律性变化。 在保存条件好的地层中由于层析作用: (1)非烃化合物逐渐减少。非烃化合物最易吸附于矿物的表面或溶解于水中。 (2)高分子化合物和芳烃含量减少。高分子化合物易吸附,芳香烃比正烷烃和环烷烃的极性强。 六、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的判断 (3)某些生物标记化合物有规律变化。如甾烷的5α,14β,17β异构体比5α,14α,17α运移快, αββ甾烷/ ααα甾烷比值由小变大。 (4)13C/12C比值逐渐降低。芳香烃中13C/12C的比值高于烷烃和环烷烃;13C比12C吸 附能力强,12C相对运移快,使13C/12C比值减小。 (5)石油密度、粘度降低。 在保存条件差的地层中,上述现象正好相反。 齐家—古龙凹陷中心线以西油气运移路线模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