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左、右”教学设计与说课_1
“左、右”教学设计与说课 郫县郊筒第二小学唐学蓉 四川省成都市教研室钟吉洛 郫县教研室付强 郫县郫筒第二小学田世菊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一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被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憎境。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们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l)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 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l)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t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l)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l)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右走,按次序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免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五、师小结,全课结束 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之后安排的。教材安排的例1是判断左手、右手,然后再说一说左手、右手能做什么。这样安排,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了基础。教材安排的例2也是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来考虑”,互相握右手,从而感知“左、右”的相对性。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这一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教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