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春秋事語補釋三則89mwg.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帛書春秋事語補釋三則89mwg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補釋三則(首發)郭永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内容珍貴,惜殘損嚴重,整理難度很大。帛書整理小組的復原和考釋工作已經取得了非常重要而顯著的成績。裘錫圭先生近年發表的《帛書〈春秋事語〉校讀》(下簡稱“裘文”)一文,對原釋文作了校訂,並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了較詳細的注釋,是研究此書的重要參考。我們曾比較仔細地研讀過上述研究成果,獲益極多。現將在閲讀過程中陸續寫就的三則小札(所論皆有關帛書“語”的部分),匯為一篇小文,希望有助於《春秋事語》的深入研究。不妥之處,祈方家指正。一、《魯莊公有疾章》“旅其抶以犯尚民之衆”解《魯莊公有疾章》有一段閔子辛對魯國慶父之難的評論,不見於傳世文獻的記載,非常重要。 參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叁]》,文物出版社1983年10月版,第19頁,注[一]。但是這段話不太好懂。尤其是其中所謂“夫共仲(圉)人旅其以犯尚民之衆”(第89行) 參看裘錫圭:《帛書〈春秋事語〉校讀》,《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1期,《船山学社》杂志社编辑出版,2004年7月,第92頁。按,原文為簡體字排印,今改爲繁體。下引此文只注頁碼。一句很是費解,有必要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作進一步討論。 參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叁]》,文物出版社1983年10月版,第19頁,注[一]。 參看裘錫圭:《帛書〈春秋事語〉校讀》,《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1期,《船山学社》杂志社编辑出版,2004年7月,第92頁。按,原文為簡體字排印,今改爲繁體。下引此文只注頁碼。我們先討論一下這句話中的字。裘文曾對帛書此字作過非常深入細緻的討論,裘先生說:原釋文把“”隸定為“”。認爲是“抶”的誤字。按:細審圖版,此字似原書作“族”(“”旁的右部因筆畫與“矢”字的頭相近而省寫),後來在左偏旁上加筆畫改作(手),但未塗去原“”旁的下部斜筆(“”旁寫法可與同行“旅”字比照),遂成此形。其右旁是“矢”而非“夫”,只要與同行“夫”字比較一下就能明白。所以我們暫且把這個字隸定為“”。原註:旅與慮通,懷念。抶,《說文》:“笞擊也”。此處指圉人因被笞而懷恨。(19頁注[九])按:原釋文對“”的隸定雖有問題,但以此字為“抶”的誤字,很可能是正確的。“矢”“失”二字古音陰入對轉,我們甚至可以把“”直接看作“抶”的異體。又疑此字仍應釋“族”,“族”與“辱”皆屋部字,此“族”字當為“辱”之音近誤字。 裘文,第93頁,注[八]。 裘文,第93頁,注[八]。認爲此字是“抶”的誤字,是帛書整理者提出的意見。整理者之所以會這樣釋讀,顯然是把文獻中記載的子般(或作斑)鞭笞圉人(或作犖、鄧扈樂)之事和帛書联繫起來考慮了。但我覺得,這種联繫並不一定有道理。首先,把“旅其抶”或“旅其族(辱)”的“旅”讀為“慮”,解釋為“因被笞而懷恨”,恐怕是有問題的。古書“慮”有思考、謀劃、憂愁諸義,卻未見作“懷念”、“懷恨”用的例子,整理者的解釋疑不可信。第二,被釋讀為“抶”的那個字,當如裘錫圭先生後一説法指出的,其實就是“族”字,而並非从“手”的“〈抶〉”字。先說“”旁左半寫作類似“手”旁多一筆的現象。這种寫法在秦漢文字資料中並不罕見。《馬王堆漢墓帛書[肆]·十問》69號簡有“筋脈之”一句,整理者將此句中的字左旁隸定為“未”形,實與字形不合;但是整理者指出此字在帛書中“當讀為族”,並據《廣雅·釋言》訓“族”為“湊”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肆]》,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圖版第94頁69號簡,第150頁注[五]。整理者謂此字“在帛書中習見,通假為俟、市等之部字”,我翻檢已發表的馬王堆帛書,似未發現這些用例,不知是否在帛書尚未發表的部分中,也不知道整理者是否包括《春秋事語》此例而言(關於此問題請參看本文末“補記”所引陳劍先生意見)。馬繼興先生認爲《十問》此字“乃俟字之古俗寫”或“族字之訛”,字應讀為“聚”(《馬王堆古醫書考釋》,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944頁)。但此字若為“俟”,讀為“聚”,在語音上無法說通。何況此字字形實與“俟”字不合。馬說不可信。,可謂文從字順。諦審圖版,此字左旁和帛書相同,也寫作類似“手”旁多一斜筆形,其實此字即為从“”旁。《馬王堆漢墓帛書[叁]·戰國縱橫家書》有(55行)、(103行)和(128行)諸字,裘錫圭先生指出它們是一字,“實从‘辵’从‘ ’。……一般認爲即《說文·部》的‘旞’字。” 裘錫圭:《讀〈戰國縱橫家書釋文注釋〉札記》,《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365頁,參看同書第369頁。細看128行的“旞”字,其所从的“”旁左半也是“手”旁多一斜筆形。馬王堆三號漢墓遣策34號簡“斿”字寫作。 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文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