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PAGE PAGE 6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14年04月14日 21:46 来源:《理论探讨》2014年2期 作者:冯莎 颜俊儒字号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8)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6)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4)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window.print(); \t _self 打印? HYPERLINK mailto:skw01@ \t _self 纠错? HYPERLINK /zzx/zgzz_zzx/201404/1066790.shtml \l 分享 \t _self 分享?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self 推荐?浏览量?155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重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是今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予以重点把握的关键内容。然而,当前国家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来自执政党自身方面的挑战、政府方面的挑战和“五位一体”建设方面的挑战,已经严重制约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运行。为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必要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关键词:国家治理;治理现代化;治理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新时代的宣言,一系列宏伟而真切的改革举措让人振奋,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规划和总指导。全会提出,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而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当前,在中国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和利益诉求复杂化带来的现代治理难题,为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诸多诉求和挑战。国家治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包括治理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和载体等多个方面,均存在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因此,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此,笔者拟对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将会面对的挑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思路和对策,期望能为当今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一、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但基本都赞成其是一个与“管理”相对的概念。学者们一般认为,管理与治理的区别主要为:一是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有政府,而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个方面。二是权力来源不同,政府的管理权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人民授权,治理则带有更多的自治和共治倾向。三是运作模式不同,管理的运作模式通常是单向的、强制的、刚性的,治理的运作模式则是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四是效果不同,当今社会管理运作模式的行为合法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有效性逐渐下降;而治理运作模式的社会认同不断增强,不仅能够激发社会活力,而且有助于扩大人民民主和社会正义,有效性往往大为增加[2]。 由此,我们可以对治理做出以下界定:通过设定规则、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以指导、控制、监督、协调、合作等途径,为达到协调行动、实现良好秩序,增进社会福利、实现公共利益,规制权力执行、维护法律制度,产生明晰结构、实现可问责性等目标,在治理主体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的总和。[3]可见,治理不单单包括一套规则和一种活动,其侧重的主要是行动的过程;治理过程的合法性基础也不是依靠一味地控制,而是借助各种柔性、刚性方式去平衡和协调;治理牵涉的行业和机关几乎涉及国家的所有部门;治理不是指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总 之,治理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概念范畴,讲究参与和透明、平等和诚信、法治和责任。其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公正、生态持续、大众广泛参与、经济效益和文化多样化。 纵观人类政治文明,治理国家的模式主要有三:人治、宗教治理(人治的变种)和法治。这些治理模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或正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类理性的增长和自由平等观念得到普遍认同,法治模式成为国家治理模式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成熟标志,法治模式成为了现代国家努力追求和构建的国家治理模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是使建设事业取得更大成绩的根本保证。可以说,中国国家治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党如何治理国家,直接关系国家治理能力的高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以来,在探索国家治理上走过了很多弯路,长期徘徊于人治、党治、德治和法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