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务学堂 保国会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三、百日维新(重点) 1、光绪帝下诏变法 2、变法法令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戊戌政变 4、“戊戌六君子” 5、“百日维新” 6、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 三、百日维新 作用 填一填: 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经济 军事 政治 文化 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性质: 一场资产阶性质的改良运动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 经济 1.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路 文化 1.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改革科举制, 废除八股取士 军事 1.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裁汰绿营 改革内容 新政会影响那些人的利益?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西太后密谋发动政变的地方——颐和园乐寿堂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六君子,头颅送; 袁项城,顶子红, 卖同党,邀奇功; 康与梁,在梦中, 不知他,是枭雄。 这是1898年秋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一首民谣 失败原因: 1、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办法。 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3、对列强和顽固势力报有幻想 4、脱离人民群众 教训: 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感受一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刘光第 谭嗣同 杨 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林旭 戊 戌 六 君 子 小结 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使中国富强起来。虽然维新派的这次努力失败了,但是却为后来人提供了经验教训。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狱中绝笔——谭嗣同 资料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1.意义 2.失败 原因 3.教训 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变革, 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学说的传播 3、在中国近代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器物 制度 文化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知识分子 特点: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辛亥革命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同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解放的社会变革。核心是维新变法运动。 3、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近代化: 2、近代化三部曲: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第五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温故知新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背景: 目的: 主张: 时间: 代表人物: 内外危机 维护清政府统治 “师夷长技以自强” 19世纪60-90年代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中枢机构: 经过: 作用: (1)60-70年代 :口号“自强” ,兴办军事工业 。 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2)70-90年代 :口号“求富” ,兴办民用工业 代表企业:轮船招商局 总理衙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