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五讲语义特征分析法.ppt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五讲语义特征分析法.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句法分析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 ----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一、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再进行细分类。 二、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 ※语法学中所讲的词的语义特征都是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具体的句法格式单纯从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概括得到的。 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语义特征”,它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的表示方式是,在所说明的词语之后加一个方括号,在方括号里用“+”、“-”号和扼要的、只一两个词语来表示所描写的词语具有的语义特征。 “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 最关键是动词的语义特征 上述三组动词的语义特征可描写、比较如下: “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A句“死了三天了”,其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 B句“等了三天了”,其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等”这一行为动作持续的时间。 C句“看了三天了”,其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则既可以指明“看”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如“那小说我早看完了,看了三天了”;也可以指明“看”这一行为动作持续的时间,如“那小说我都看了三天了,还没有看完”。 为什么会造成上述不同呢?原因在于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 上述不同可列如下表: 动作完成后 动作所持 动作所造成的状 经历的时间 续的时间 态所持续的时间 A + - - B - + - C + + - D + + + 为什么会造成上述不同呢? 原因在于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 “形容词+(一)点儿!”祈使句式 规律究竟是什么? 排斥范围 1.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如果属于带有顺序性而又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出现的,那末这些名词就能出现在“名词语+了”这一句法格式里。 2.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属于带有顺序性并带有时间推移性的事物,而且是单向推移,那未除了所表示的事物在顺序中处于起始地位的那个名词外,其余名词都能进入“名词语+了”这一句法格式。 3.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属于带有顺序性并带有时间推移性的,而且是双向推移,那末这些名词就都能出现在“名词语+了”这一句法格式里。 “现在到哪儿了?”“南京了。” “现在该轮到谁了?”“王小刚了。” “接下来上哪道菜了?”“松鼠鱼了。” 结论:名词语 ----[+系列推移] 参考文献 朱德熙(1979)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第2期。 马庆株(1981)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第2期。 袁毓林(1993)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邢福义(1984)说“NP了”句式,《语文研究》第3期。 * * 目的二 目的三 目的一 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再进行细分类。 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 可以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 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  两层含义 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 听了三天了 讲了三天了 学了三天了 教了三天了 擦了三天了 浇了三天了 剪了三天了 广播了三天了 研究了三天了 商量了三天了 以上四组动词各自所具有的语义特征可概括如下: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