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HYPERLINK /showpic.html#blogid=4df7ebf001012qjvurl=/orignal/4df7ebf0hb975660d64f7690 学习目标:1.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2.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3.增强法律意识,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法,辩论法,阅读归纳法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生活离不开法“的典型案例,准备“法律和道德哪个更重要”辩论材料。教学环节: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认识水平和课程内容,讲课堂教学内容分三个板块:生活离不开法——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及意义——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以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阅读、列举、讨论、辩论、活动中合作竞争,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一、案例激趣,导入新课:(投影案例)案例一、2008年8月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重庆市巫山县原交通局长晏大彬利用职务之便受贿2226万元一案在市中院一审宣判:晏大彬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受贿所得赃款予以追缴国库,其妻付尚芳犯洗钱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罚金50万元。案例二、2008年7月1日9时40分许,犯罪嫌疑人杨佳携带刀具等作案工具伺机窜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大楼,在多个楼层先后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公安民警,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杨佳被民警当场擒获。到案后,犯罪嫌疑人杨佳对上述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看到上述案例你有什么感想?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上述恶性案件的发生?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因为他们的行为给国家、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他们挑战法律的权威,无疑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崇尚法律,依法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二、合作探究,明理知行活动一、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师过度导入:说到法律,有的同学认为我还小,我又不犯法,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果真是这样吗?请同学们看案例:(多媒体呈现)(一)案例分析案例一、我校××同学父母离婚了,他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后来,母亲下岗了,生活无着落,在与父亲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同学将亲生父亲告上了法庭,从而解决了生活的费用。案例二、某校七年级学生小强在上学的路上多次遭到几个社会青年的敲诈和威胁,吓得他经常提心吊胆,也不敢告诉家人和老师,学习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来同桌小明知道了果断地报警,小流氓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小强的生活才恢复正常。案例三、星期天,同学小王到图书超市里想购买学习资料,转了一圈后发现没有合适的,便往外走,书店工作人员怀疑他身上藏书,提出要搜身,小王非常尴尬,这时另一位同学大声说:搜身是非法的,你要搜,我到法庭起诉你!”书店人员只好放行。活动要求:全班左中右分三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案例,引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就行案例分析。1、小组合作讨论:(1)案例说明了什么?(2)如果主人公是我,我会怎样做?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3、教师归纳总结:上述案例说明了我们的家庭生活,我们的社会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护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知法、用法、守法。活动二、认识依法治国(一)、自主阅读,知识梳理1、快速阅读书本第一目,梳理知识点。找出问题及答案2、同学相互你问我答,相互补充,并列出自己所知道的主要法律有哪些。3、师生共同理出知识线索,教师投影知识要点:主体——人民群众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依法治国 有法可依——立法基本要求—— 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执法违法必究——法律制裁 (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这些知识点,可加深印象,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案例分析,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投影案例)案例一、最高法院要求从重惩处救灾重建7类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法院27日发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做好抗震救灾期间审判工作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通知》。通知要求,人民法院要依法严惩危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种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灾区社会稳定。通知列举了7类应依法从重处罚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期间发生的犯罪行为:A:1、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挪用抗震救灾款物、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危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严重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犯罪行为。B:2、在灾区生产、销售或者以赈灾名义故意向灾区提供伪劣产品、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行为。3、为牟取暴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非法经营、强迫交易等严重扰乱灾区市场秩序,影响灾区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犯罪行为。C:4、破坏电力、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5、妨害传染病防治等危害公共卫生的犯罪行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