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果双生一男一女
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1、条件:在文中的含义。 2、常见的实词。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考查内容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五)偏义复词 近几年命题题型: 1、选择题 2、解释题 3、翻译题 一、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联系教材 联想推断法——联系教材 联想推断法——联想成语 联想推断法——联想成语 * *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盛 森 鸣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试大纲》要求 高考题示例 06上海卷: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 时,李太尉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 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 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 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 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 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 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7.写出红色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文章冠世 ( ) (2)不跻大位 ( ) (3)盈其箱笥 ( ) (4)为时所排 () 18.下列句子中红色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 04全国卷: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 而 力耕。岁 凶 ,汝旁诸县多盗。怿 白 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因 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 !”少年皆 诺 。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 为 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 以 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 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1、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是 : A.岁 凶 ,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 白 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 诺 。 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 箧 ,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高考试题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 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 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 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