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洛阳上清宫地奠基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上清宫地奠基人

上清宫的奠基人???? 12日,绵绵秋雨中,参加“老子与洛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我市宗教界人士,一起为上清宫的复建奠基——上清宫,我国著名道观,位于邙山翠云峰,乃是道家鼻祖老子著书炼丹之地,隋有老子庙,唐建上清宫,抗战时期遭日军飞机轰炸,古建筑多有不存…… 来了几百位香客,有人在高声诵读《道德经》 去上清宫采访之前,我没与上清宫的道长联系,只是和一位摄影记者一道驱车来到邙山翠云峰,想看看即将重建的上清宫是否热闹,因为印象中的上清宫,已是房舍颓然、香火沉寂了。 正是重阳佳节,殿前来了几百名香客,以老者居多,间有青年,从老君殿门前开始,便是进香跪拜的队伍。再往里面走,翠云洞内香客云集,玉皇殿上诵经声声,殿里殿外一派热闹景象。在殿门附近,我问一个卖香烛的妇女:“今天怎么来这么多人?”她笑道:“今儿逢九,人就多了。”原来上清宫是逢九进香,每月的初九、十九、二十九是进香日,今天恰逢九九重阳,来的人就更多了。 时间紧张,摄影记者忙着按动快门,我突然发现:一信客口中叼着香烟,手里却拿着《道德经》,随众人在那里高声诵读。我怕这个人上了镜头不雅,就小声对摄影记者说:“等他把烟头扔掉你再照吧。”摄影记者会意,遂停止拍摄。  出了殿门,诵经声渐远了,我不免觉得好笑:道家讲究逍遥,一切顺其自然。他叼着烟诵经,也许这样他感到惬意,我又何必如此机械,如此认真呢? 正在那里思考时,道长从下清宫赶来了,我们原本认识。道长张信铭站在我身边,一身道袍,打着裹腿,步履轻盈,说是刚才接到电话得知有记者来访,所以就上山来了。 这位道长40多岁,是全真派龙门正宗第25代传人,如今担任洛阳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我提出要了解老子和上清宫的关系,他满口答应,连说:里面请,资料都在呢!而我却站定在山门之外,看着绿色四合中的上清宫,琢磨起道家的渊源来…… 来到了老子悟道处,2500多年前的孔子也来过 佛家道场最宜阳光,道家洞天却宜清风。 站在上清宫山门前,我最想捕捉的是风。当年的老子,就是在这里握住了形而上的思维之风,才从玄妙的“道”出发,解析万物而幡然悟道的。他的《道德经》五千言,遍及宇宙万物,解读盛衰兴替,状描沧桑流变,最终不过只写了一个字——风。 是啊,风,唯有风,这不具形体的生命,才能永远流动,它来去无踪,却真实存在,其余的世间万物一旦具有形体,终是那匆匆过客,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最终都要寂灭。 老子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因为他选择了洛阳作为他工作的城市,也不仅仅因为他选择了“东周柱下史”,担任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可以最方便地掌握周王室典籍,而是他在喧嚣的洛阳城中埋头工作的间隙,还能抬头看一看邙山翠云峰,看一看社会、人生之外的大自然。 当时的翠云峰植被一定很好,这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翠”,是有苍翠的树木来点缀的;“云”,是有较高的地势来支撑的。查查资料:翠云峰地处邙山最高处,海拔150米。登临此处,可以远眺,可以思考,所以老子时不时就上来转转。再看看《重建上清宫古迹碑记》中载,翠云峰“背邙山之原,面伊洛之流,枕大川,朝少室,挟太行,跨函谷……山川绚丽,云日宣明”。道长说:你想啊,如此好山好水簇拥着翠云峰,这确实是个修炼悟道的好去处,在洛阳工作的老子,能不上这儿来修炼吗?传说老子工作之余,常来翠云峰修炼、炼丹、著书。他的祖籍虽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但他6岁时便随父亲李乾举家迁往东周都城洛邑来了,他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 老子悟道之后,吸引了天下的好学之士,其中有一人,特想向他学习,这人便是鲁国学者孔子。公元前523年,鲁国国君送给孔子一辆牛车和一个书童,30岁的孔子风尘仆仆地往洛阳赶来了。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学习“先王之制”,二是探究“礼乐之源”,三是考察“道德之规”。老子接受了孔子的询问,有时候是在城内,有时候是在翠云峰上。 一次见面后,老子问孔子:“你现在读什么书?”孔子说:“我在读《周易》,圣人都读这本书。”老子立即予以否定,说:“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你知道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吗?”孔子回答:“是宣扬仁义。”老子说:“所谓仁义,是一种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子一样,只能给人平添烦恼罢了。” 说到这里,老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看,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排列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如果你修道,那就顺从自然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那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 一顿连珠炮般的教训,把孔子砸蒙了,孔子没吭声。 老子又问:“你觉得自己得道了吗?” 孔子说:“我求了27年道,仍然没有得道啊!” 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给人,那人们就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