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例疗效分析.doc

毕业论文--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例疗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例疗效分析.doc

PAGE \* MERGEFORMAT 1 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92例疗效分析摘 要:目的 分析中医运用闭合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中药黄水纱外敷及配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19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结果 192例均获得随访,优102例,良81例,差9例,总优良率95.3%。结论 闭合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并且具有经济、创伤小,愈合快等特点。 关键词:中医 闭合手法复位 小夹板 “8”字绷带 屈肘固定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我院自2003年12月~2010年6月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中药黄水纱外敷及配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8”字绷带外固定,合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9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92例,男122例,女70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16个月,平均年龄6.4岁,左侧106例,右侧86例,伸直型188例,屈曲型4例,就诊时间:伤后6小时内86例,伤后6~48小时内72例,伤后2-7天34例,本组病例均为闭合骨折,合并前臂骨折3例,桡神经损伤2例。 2 治疗方法 2.1 小夹板制作:   取约3mm厚的杉树皮,宽约占患者上臂固定面的4/5左右,长度前侧板自肩关节下2cm起至肘横纹上1.5cm,外侧及后侧板自肩关节下2cm起下超肘关节2cm,内侧板自腋下2cm起,下超肘关节2cm.。 2.2 复位手法与固定:   以伸直型为例,患儿取仰卧位,一助手握患肢上臂,另一助手握患肢前臂并保持屈曲90°位,术者一手握住远折端内外髁,一手握住骨折近折断,先纠正旋转及侧方移位,再嘱两助手持续纵向牵引,待重叠移位纠正后,术者以双手拇指按压远折端后侧,并从后向前用力,同时其余四指环抱近折端,从前向后用力,并嘱助手屈曲患肘关节达约120°,透视下骨折复位满意后予以四块杉树皮小夹板超肘关节屈曲110°“8”字绷带外固定,为防止远折端向后侧以为及预防肘内翻的发生,在后侧及肱骨内髁处放置梯形垫,肱骨外髁上方放置一塔形垫,绷带固定后予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周后将患肘改为90度位固定,3周后去“8”字,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4周后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夹板。屈曲型骨折将患肢固定于屈曲约60°位,2周后改为90°位固定,3周后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4周后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夹板。骨折初期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可内服活血灵,外用展筋酊。中期瘀血肿胀消而未尽、骨折未连接,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新。可内服三七接骨丸,养血止痛丸。后期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筋骨痛消丸及加味益气丸,外用展筋丹。解除固定后可用外洗药外洗。 3 治疗结果   参照疗效标准[1],每一级别必须同时具备3个以上的标准。优 ①肘关节屈伸较健侧减少≤10°。②携带角较健侧减少≤5°。③前倾角较健侧减少≤10°。④骨折解剖复位,或远端向桡侧移位1/5以内。良①肘关节屈伸较健侧减少11°~20°。②携带角较健侧减少6°~15°。③前倾角较健侧减少≤11°~20°。④骨折功能复位,不需特殊处理。差①肘关节屈伸较健侧减少≥21°。②携带角较健侧减少≥16°。③前倾角较健侧减少≥21°。④骨折畸形愈合,需进一步治疗。本组19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优102例,良81例,差9例,总优良率95.3%。 4 讨论 4.1 复位    及时准确复位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关键,及时尽早的复位能有效的减轻患肢的肿痛,纠正和防止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准确的复位是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前提[2]。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患者跌倒后肱骨远端受前后暴力,同时伴有来自尺侧或桡侧的侧方暴力作用,同时由于附于外侧髁的前臂伸肌群及内侧髁的屈肌群牵拉,骨折移位时通常先后出现前后、侧方及旋转三个方向的移位倾向,复位时,首先应纠正旋转及侧方移位,通常在无牵引力时肱二、三头肌及肱肌松弛,旋转及侧方移位容易纠正,在侧方移位纠正的同时嘱助手牵引,伸直型骨折术者运用端提手法的同时嘱助手屈曲肘关节达120°的以纠正前后移位,屈曲型骨折术者运用端提手法的同时嘱助手屈曲肘关节达60°的以纠正前后移位,这样逆骨折移位机制复位,骨折才能容易达解剖复位,正确的复位是预防肘内翻畸形及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对于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或经多次复位仍不能达解剖复位,为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机率,应遵循“宁桡勿尺”[2]的原则,即宁桡偏勿尺偏、宁桡倾勿尺倾,宁外(桡)旋勿内(尺)旋。 4.2 固定   切实有效的固定,有利于预防骨折的再移位,小夹板固定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首选固定方式,具有质轻、弹性、韧性及通透性的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