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解.doc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解.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解.doc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解篇一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从原文里能看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的话,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没含有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后代人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曲解为现在的意思呢?“不孝有三”的另外两个是什么呢?这就要看汉代人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他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里他把无后解释为了“不娶无子”,从此开始了两千多年的误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   这就很值得我们回味了。很多同志说,为了父母去结婚。如果为了父母去欺骗一位异性而结婚,当然也就是“陷亲不义”了,无后问题没解决,反而犯了第一不孝。   实际上,这些古话在21世纪仍然被人们遵循,本身就是很悲剧的事情。传宗接代,是把儿女当作生孩子的机器,当作财产。父母把生儿育女当作投资,这本身就是值得反抗的。 孝的核心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真正的孝道是父慈子孝   儿女确实应该感谢父母的抚养,但“报恩”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父母抚养儿女是职责,做不到就根本不具备做父母的资格。报答父母的抚养,不意味就必须任由他们决定自己的一生。中国古代虽然有过所谓”父母要你死你也要死”的话,但即使在古代,也并不认为这就是孝顺,而是人伦丧失。   中国真正的古训,是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要慈祥,儿女要孝顺,这是双方的责任。如果父母不顾你的本质,逼你放弃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父母已经不具备被孝顺的权力了。 所以说我们要反对的不是”孝“,而是对”孝“的误解,我们也不应该批判古代文化,而是要真正发扬古代文化的精髓。 中国先哲古人,无数智慧的结晶被后人误读,难道我们不应该重新发掘、思考、发扬吗? 扩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解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 篇二 : 常常听到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真正的不孝有三,这三大不孝,是指? 常常听到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真正的不孝有三,这三大不孝,是指? “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文的说法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篇三 : 南怀瑾先生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解释 摘自《南怀瑾讲述,孟子-离娄》p215-221,东方出版社 朱子的错误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了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蹈之,手之舞之。” 这里要讨论另一个问题,就是要推翻几千年前古人的论点。在我讲解《四书》时,我常常指出古人的不对;究竟是古人不对,或者是我不对,读者可以用自己的睿智去思考、评断与选择。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在中国非常流行。一般解释它的意思是说,为人子者,有三件事情是不孝,没有生儿子是最不孝的。但以现代的医学来看,一个人天生不能生育,也许因为上代遗传的关系。当然,当时医学还没有如此发达,古人也不知此理,且不去管他。 问题在于,除了无后以外,还有两件不孝的事,在《孟子》这段原文中找不到,但朱熹却有他的说法。这位自认为是宋代大儒的朱熹怎么说呢?大概他注解到这个地方,自己也头大了,找不出来,于是引用古人的说法来注解另外两件不孝:一件是“贫不仕”,家里穷,不出去做官发财来养父母,另一件是“陷父母于不义”。在加上孟子说的“无后”,凑成“不孝有三”的三件事。 我大不同意朱熹这种说法,这是宋儒解释的不当之处,这种观念是非常不正确的。 我们应该注意“家贫不仕”这四个字的意思——父母还在,家里贫穷,不出来做官,这就叫做“不孝”。这种观念害了一千多年来的中国人,都以为做官是最好的谋生与发财的途径。 所以我常说,中国的教育错误了三千年,一开始就是重男轻女,生了一个儿子,就望子成龙。如何成龙的呢?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