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存真原则对梁实秋翻译影响
论“存真”原则对梁实秋翻译影响 摘要:梁实秋不仅是现代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梁实秋始终坚持以“存真”作为翻译的信条。本文分析了“存真”的翻译原则如何影响了梁实秋的翻译态度、翻译选材以及翻译实践,最后辩证地分析了“存真”原则对梁译本的积极作用和内在局限。 关键词:存真,翻译态度,翻译选材,翻译实践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2 一、引言 梁实秋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梁实秋一生译绩辉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翻译成就是他用38年时间独立完成的40卷本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堪称中华译坛的一座丰碑。此外,他还译有《织工马南传》、《咆哮山庄》、《百兽图》、《沉思录》等多部西方文学名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大陆译界的众多出版物中,梁实秋经常是被一笔带过,比起对“文学家梁实秋”的研究,对“翻译家梁实秋”的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因此,本文以梁实秋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试图对此方面的研究做一点有益的补充。 二、梁实秋的翻译原则一以“存真”为第一要义、 众所周知,上世纪20、30年代,梁实秋与以鲁迅为代表的“左联”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翻译问题。梁实秋撰文多篇来阐述他的翻译主张,如《论鲁迅先生的“硬译”》、《通讯一则一翻译要怎样才会好?》、《论翻译的一封信》、《欧化文》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嘲讽地将鲁迅翻译的文章说成是“硬译”和“死译”。由于鲁迅先生“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广为人知,与之进行翻译论战的梁实秋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提倡“宁顺而不信”的典型。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梁实秋批评的是让读者看不懂的“硬译”,他提倡译文要通顺可读,但也坚决反对为了译文的顺畅而牺牲对原作的忠实性。在漫漫五十余载的翻译生涯中,梁实秋始终将“信”字置于首位。在《论翻译的一封信》中,他明确指出:“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如能不但对原文的意思忠实,而且还对‘语气’忠实,这自然是好的翻译;虽然能让读者懂,而误译原文,这种翻译是要不得的;既误译原文,而且还要读者‘硬着头皮’去读,这是太霸道了。”很明显,在梁实秋看来,译文的顺畅必须要建立在对原文“信”的基础上。在晚年接受丘彦明女士采访时,梁实秋也一再强调:“我翻译中首要注意之事是忠于原文,虽不能逐字翻译,至少尽可能逐句翻译,决不删略原文。”可以说,梁实秋一生的翻译活动都以“存真”为第一要义,“存真”的翻译原则深刻影响了梁实秋的翻译态度、翻译选材以及翻译实践,下文将分点予以阐述。 三、“存真”原则指导下梁实秋的翻译活动 1、翻译态度一认真负责,强调翻译与研究相结合 首先,梁实秋注重对原作版本的选择。既然梁实秋强调忠实原作,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这就必然要涉及到原作的版本问题。以《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为例,由于莎士比亚作品不止一个版本,有古本,也有现代本,因此译者需要决定以哪个版本作为原文材料。在版本的选择上,梁实秋本着“存真”的原则,通过对莎士比亚早期版本的反复研究,参考现代诸版本,最终选定了未经任何删节的牛津版本,也就是没有删除剧中为了迎合观众而大量存在的污言秽语的版本,力求为读者再现一个全面、真实的莎士比亚作品集。 其次,梁实秋强调细致的文本研究工作。梁实秋在《翻译之难》一文中谈及:“从事翻译的人若不自己先彻底明白他所翻译的东西就冒昧的翻译起来,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遇到引经据典的地方,应该不惮烦的去查考,查出来应加注释,使读者也能明白。”为了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梁实秋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他广泛收集了田汉、孙大雨、朱生豪等人的译本以及国内外一切可以得到的珍贵资料,参考了18世纪以来各位名家的注释,兼收并蓄,以便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原文文字背后的意义。浏览各家之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特别是遇到解释不一致的地方,译者更要仔细进行辨别与考证,可是梁实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优秀的译德始终如一地坚持查考工作。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期间,他同时撰写了多篇研究莎士比亚的论文,比如《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莎翁夫人》、《莎士比亚的墓志》等等,这些研究工作成为他翻泽莎士比亚作品的重要前提。一个称职的译者在动笔翻译之前,需要尽可能了解与所译作品有关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把握原作、忠实原作,避免自己的主观臆测。对查考研究工作的重视充分体现了梁实秋对“存真”原则的推崇。 2、翻译选材一第一手的原文,反对转译 梁实秋以“存真”为翻译的第一要义,特别强调译者要从“原汁原味”的作品直接翻译,反对转译。在上世纪30年代的那场翻译论战中,梁实秋在批评鲁迅的“硬译”的同时,也明确指出鲁迅的“误译”主要归咎于他的“转译”。转译比直接翻译简单,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