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育目两极分化现象探析.docVIP

农村初中教育目两极分化现象探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初中教育目两极分化现象探析

农村初中教育目两极分化现象探析   摘要:少数民族农村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部分。本文对农村初中出现的教育目的的两极分化现象,即“考学―离农”――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和“混日子、混文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了原因分析,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的教育应该成为这些农村孩子在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方面的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初中;教育目的;两极分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29-02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乡土文化建设、新课改制度的推行等诸多方面,因而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在1926年12月12日上海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员举行的乡村教育讨论会上的演讲中,描述了当时农村教育现状: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市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这段话,在今天对少数民族农村中学教育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素质教育,科学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题,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仍然在走过去的老路,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呈现下滑状态,具体表现在城乡教育差距日益拉大,农村初中教育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有因择校问题造成的优质生源流失,有因工资待遇造成的引进优秀教师困难,还有学校管理方面的缺陷等。但就笔者而言:在农村,家长、教师、学生对农村初中教育目的理解存在一系列问题,而恰恰是这些一直以来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给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针对本次研究的调查访谈表明,这主要表现为农村初中教育目的定位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笔者对一些典型表现因素整理如下:   一、农村初中教育目的定位的两极分化现象   1.“考学―离农”――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农村教育滞后很大程度是由于教育目的定位不清造成的。对此,国内学者、专家十分关注,也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成果。周云峰认为农村教育目的存在着功利性因素,“升学成为农村人读书的最高目的和根本追求”,而不是通过学校教育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肖第郁也提出以升学为目的是农村教育目的存在的问题之一。皮武则指出农村教育有“单纯为升学考试”的局限。这在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中存在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在农村初中学校,教师们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时,往往会说:“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农夫汉的命。”在家长口中,常常对孩子说的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拿一辈子锄头!或者到外面打工,给别人做苦力吧!”在这种氛围之下成长的农村初中学生“上学就是为了将来考大学,摆脱村,进入城市”。很少有家长、教师会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认为读书才是唯一的正道,其他就是歪道!   2.“混日子、混文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农村初中教育目的中,还存在另外一极。对于那些“好学生”,或者是被认为成绩比较优秀的、有望考上大学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几乎毫不犹豫、理所当然地认为“考大学,摆脱农村,进入城市工作”是这些学生将来的不二之选。但是,对于那些“坏学生”,或者是被认为极其调皮捣蛋、无所事事、冥顽不化的学生呢?“考学――离农”则是“天方夜谭”。在老师们眼中,他们是班级中的那些“老鼠屎”,是班级、学校的负担;在家长眼里,他们也同样被认为是和大学无缘之徒,只能去外面打工。他们之所以在学校学习,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独自谋生。因此,对这些坏学生来说,学校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单纯、比较安全的地方,而目的就是让他们更安全地长大。当上大学之路被否决之后,家长们认为,即使是在学校混一个文凭,对孩子以后的打工生涯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从2006年我国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农村孩子上初中可以享受“两免一补”,同时也硬性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修完初中。可以说,这也是那些“坏孩子”留在中学继续学习的比较重要的原因。   对这些“坏孩子”而言,不仅是家长、老师,甚至他们自己也认为:上初中的目的就是来“混日子、混文凭”,为将来打工准备。   二、成因分析   1.时代背景。这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好学生的“考学―离农”和坏学生“混日子、混文凭”的教育目的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城乡二元对立结构是我国多年来形成的社会特征,城市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载体,代表先进、文明和富裕,而农村则在人们心中代表着落后、贫穷和野蛮,城市和乡村构成了两个不同的生存境遇。在城乡二元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