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及治疗现状和进展.pptVIP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及治疗现状和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现状和进展 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 杨锡贵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学(1) 在欧美国家,DLCBL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在亚洲国家占NHL大于40%,而我国的发病率缺乏全国性的确切的统计资料 DLBCL占成人NHL的30%~40%,而在儿童NHL中的比例不足5%。国内几组较大宗病例的病理报告中,DLBCL在NHL中占25%~5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报道的1 125例初治NHL中,DLBCL占32.7% 近几十年来,DLBCL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至少部分原因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关。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学(2) DLBC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为多,中位年龄为5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3:l 近年国内的几组报告的中位年龄为49.9~54.6岁,男女比例为1.1~2.0:1 DLBCL的病因尚不明确。免疫缺陷的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DLBCL,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患者DLBCL发病率增高。免疫缺陷的DLBCL患者EB病毒的阳性率高于其他DLBCL患者 少数DLBCL系由其他类型淋巴瘤转化而来,如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B细胞淋巴瘤、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二、病理学(1) DLBCL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大的恶性淋巴细胞的弥漫性生长,而正常的淋巴结结构完全消失 大细胞的细胞核大小等于或超过正常巨噬细胞核,或超过正常淋巴细胞的二倍 二、病理学(2) REAL分类和WHO分类中的DLBCL在其他分类系统中分属于不同的类型 即:Rappaport分类中的弥漫组织细胞性、弥漫淋巴细胞性和组织细胞性淋巴瘤; Kiel分类中的中心母细胞、B免疫母细胞、B大细胞间变淋巴瘤; Lukes-collins分类中的大裂滤泡中心细胞、大无裂滤泡中心细胞、B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工作分类中的弥漫大细胞、大细胞免疫母细胞、弥漫大细胞和小细胞混合淋巴瘤。工作分类中的弥漫大细胞淋巴瘤中80%~85%是DLBCL。 免疫表型 DLBCL表达B细胞抗原如CDl9、CD20、CD22、CD79α。10%的DLBCL表达CD5,CDl0的阳性率约为25%~50%,部分病例表达CD43,BCL-2阳性率约为30%~50%,BCL-6阳性率约70% 50%~70%的病例表达表面或胞浆免疫球蛋白,尤其是浆细胞分化的病例胞浆免疫球蛋白常为阳性 CD30阳性主要见于间变大B细胞淋巴瘤,但也偶见于其他亚型 Ki-67增殖指数一般大于40%,部分病例可高达90%以上 细胞遗传学 根据DLBCL生物学行为与预后可以将其分为多个亚组,表明它仍然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 与其他B细胞来源的NHL相似,大多数DLBCL病例有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的重排,常见可变区的体细胞突变。Bcl-2基因易位,即t(14;18),在DLBCL中的阳性率为20%~30%。Bcl -6基因易位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0%~40% 少数患者存在c-myc基因重排 推测DLBCL中恶性淋巴细胞的来源为生发中心细胞或生发中心后细胞。 三、发病机制1 DLBCL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基因病变逐渐累积,形成恶性克隆 DLBC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病症,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涉及染色体易位、异常体细胞高频突变、基因扩增、缺失和突变等各个方面。 三、发病机制2 根据基因表达谱将DLBCL分为三种组织学不易区分的分子亚型 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 B—cell—like,ABC) 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reB—cell—like,GCB) 和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 lymphoma,PMBL) 这些亚型在基因表达上存在不同,由不同阶段的B细胞产生明显的分化产生。 不同的基因变异表达表明恶性程度不同 三种亚型在临床表现,化疗有效率和对靶向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将每种亚型都视为单独的肿瘤。 三、发病机制3 GCB淋巴瘤表达成千上百的定义生发中心B细胞的基因,恶性克隆细胞持续进行体细胞超突变.并且这些细胞经常发生IgH 种类转变 相反,ABC淋巴瘤具有浆细胞的表达过程,包括免疫球蛋白分泌的主要调控者—转录因子。 NF-κB信号途径的的结构性激活能引起ABC淋巴瘤表达转录因子IRF4,这可能会推动它们向浆细胞分化。 但是,ABC淋巴瘤需要由Blimp-1导致的基因损伤来全面阻止向浆细胞的分化 三、发病机制4 阻止分化似乎是ABC淋巴瘤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早期步骤,但是前体细胞的本质还不清楚。 这些淋巴瘤含有大量的AI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