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水利发展历史进程及其特点.docVIP

中国传统水利发展历史进程及其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水利发展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古代,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和与自然灾害搏斗的历程中建立了符合自身江河特点、水土资源条件的水利工程体系,形成和完善了水利科学和技术,我们称之为传统水利。传统水利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和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史记。河渠书》,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② 在欧、美等英语国家中,没有与“水利”一词恰当的对应词汇,一般使用hydraulic engineering,或用warer conscrvancy.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进一步认识到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又称作water resources,中国译为水资源,其含义已引申到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俄、法、德文中的表述也相类似。见娄溥礼,水利,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年,第1685页。 我国的传统水利按照建设的规模和技术特点,大致可以分作3期:大禹治水至秦汉,这是防洪治河、运河、各种类型的灌排水工程的建立和兴盛时期;三国至唐宋,是传统水利高度发展时期;元明清,水利建设普及和传统水利的总结时期。① 一 水利的起源与第一次建设高潮(公元前22世纪至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历经青铜工具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也历经由奴隶制到封建社会的制度大变革,生产力出现了飞跃的进步。此外,秦汉政权的大一统和强盛的国力,对于需要大规模社会组织的水利建设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一时期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并有一批传统水利的大型精品问世,有的至今仍卓然于世。在水利建设的基础上,这个时期水利科学技术也取得较快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和活跃的学术争鸣,也有助于科学技术的繁荣。在西周及其以前的奴隶制国家时期,中国传统水利技术较之古埃及、古巴比伦,特别是奴隶制高度发达的古希腊略逊一筹,而在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水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形成东西方交相辉映的局面。中国传统水利的这种发展势头一直持续达2000年之久,并逐步向世界水利科学技术高峰迈进。以下按防洪、灌溉、航运和科技进步等部分,扼要叙述这一时期水利的发展历程。 (一)防洪治河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临水而居是人类最初求生存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农耕文明的兴起,对水源更加依赖。但是,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水灾害的威胁,由于居住区域的扩大和农业的发展而日益严重。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大禹治水的传说。约公元前22世纪,历史已经进入了原始公社末期,农业进入了锄耕阶段,人们逐渐由近山丘陵地区,移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黄河等大江大河的下游平原生活和生产;这时首先遇到的是如何防止洪水的危害。相传当时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大洪水灾害,滔天的洪水淹没了广大平原,包围了丘陵和山岗,人畜死亡,房屋被吞没。这时禹继其父鲧治水,他一改鲧堙堵治水的方法,疏导分流洪水,将黄河下游入海通道“分播为九”,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获得治水的巨大成功。 大禹治水主要采用疏导的方法,那是适应当时人口不多、居民点稀少的社会实际的。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了,不能再任黄河在广袤的平原上往返大幅度摆动了,筑堤防洪应运而生。堤防自然是防洪的有效手段。此外,当年在黄河上还有护岸和挑水坝等河工建筑物,也曾在游荡性河段上进行裁弯取直的尝试。然而大量的泥沙堆积在下游河床里,又不断抬高河床,恶化防洪条件。自汉武帝开始,黄河下游频繁决溢。筑堤和堵口是当时经常性的治河工作。这期间,元封二年(前109)由汉武帝主持的瓠子(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堵口,采用的是平堵法;建始四年(前29)由王延世主持的堵口采用的是立堵法,都是成功的堵口工程的范例。但由于河床高耸,防洪条件恶化,单纯依靠筑堤堵口已经无济于事,必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至西汉末年,由朝廷倡导开展了关于治河理论的辩论,治河方略林林总总,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疏导、筑堤、改道、水力刷沙、滞洪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贾让提出的后代屡有争议的治河三策。他认为完全靠堤防约束洪水的做法是下策;将防洪与灌溉、航运结合起来的综合治理是中策;治河上策是留足洪水需要的空间,有计划地避开洪水泛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周魁一、谭徐明,水利学,国学通览,群众出版社,1995年。 区去安置生产和生活。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行的非工程措施防洪理论,也包含着躲避洪水的措施在内。这种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努力谋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认识,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东汉初年的王景治河,也是这一时期中值得称道的防洪努力。在王景治河后的800年里,历史文献记载中黄河决溢的次数显著减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