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9课说“木叶”教材.ppt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9课说“木叶”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心雕龙第9课说“木叶”教材.ppt

3.“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 参考答案: “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实际上,本文所引用含有“木叶”“落木”的诗句,其意象没有离开一个“秋”字。我们知道,时令一到秋天,一年就快完了;古人由此产生联想并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到了中年,一生也就快完了。 所以古代的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时,或因壮志未酬、抱负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感思乡,或因宦游在外,思念家人,他们面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一种凄然悲凉之情就会随之而生(即触秋景生悲情),而我们读者看到“木叶”“落木”之类的字眼,就会想到诗中主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 4.说一说“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然后总结出“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 词语 区别 “木”与“树”   “木”就是“树”,它们在概念上一致。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风落叶的情景中凸显其鲜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树叶”与“木叶” “树”与“叶”都有繁密、湿润的意味,合起来并不比单用意蕴丰富。“木”与“叶”则不同,“木”有疏朗、干燥的意味,“木叶”暗示落叶的微黄、干燥,传递出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词语 区别 “落木”与“落叶” 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显得空阔,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木叶”与“落木”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凄清 5.作者在课文最后一段中的总结对你读诗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启发读者——读诗要把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读出来,只有从概念进到艺术形象的领域,物象才具有了意味,从而成为意象,好诗才会成为丰富多彩的一言难尽的言说。 其实,作者花了文章十分之九的笔墨不厌其烦地谈“木”与“树”的意味,“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目的在哪里?正在于通过对“木叶”的品读玩味来探究诗歌语言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三、创新思考 本文以精细的美学触觉,给我们辨析了诗歌史上使人钟爱的形象,旁征博引又细致入微,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文学研究方法。但也有人对作者这种“咬文嚼字”的欣赏方法不以为然。你以为如何? 思路提示一: 本文是鉴赏法的一种,有它的长处。对于初学诗歌的学生来说,“咬文嚼字”有利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应该重视“咬文嚼字”。作者运用翔实的例证,有条不紊地层层推进,如抽丝剥茧一般,带领读者寻幽探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思路提示二: 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文脉梳理 二、意旨探微 本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进行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作者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做了极为精细的辨析,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鉴赏品悟揣摩 1.运用了例证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作者围绕“木叶”列出了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例子略),可以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句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诗中在分析“木叶”的独特意味时,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进行分析比较。诗中讲了“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等几个方面的比较,使读者对意象有了具体的感知。 比如,曹植诗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均有差别。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窸窣飘零的枯叶,属于风而不属于雨,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 事例论证的注意事项: a.事例必须紧扣论点 即事例的选取须典型,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这就要精选出确凿可靠、有代表性而又最能证明论点的事例来。 b.举例要简练、概括 可以从完整的事实中截取有关的一段来概括说明,而不按事件发展的本来顺序去过多地描绘。不要出现以叙代议,以事代理的现象。 c.要进行恰当的“议例” 即举例过后,要学会说理和分析,要对所举的例子进行必要的议论。“议例”既能使事例更透彻,而且又有力地把事例收束在中心上。 2.逐层剥笋式的结构 古代诗人为什么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作者不急于兜底,而是以探寻的目光层层分析。先排除文字洗练的因素,再由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