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7 -
中药超大剂量应用
中药超大应用的理论探讨
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问题过去一直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只是作为一种临床现象长期存在。特别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加以指导,临床应用多以古代及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为依据。笔者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问题作理论上的探讨。
一、中药剂量特性论
国内有学者通过大量的方剂分析,初步揭示出中药剂量分布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中药剂量分布并不是常态的,一般都有三个集中区,可以划成山字型的曲线。中间一个集中区的数量最多,与一般所说的常用剂量范围较为接近。两侧两个集中区分别为大剂量和小剂量范围,中间的可称为中剂量范围。相邻两剂量范围相差约一个数量级,大剂量范围与小剂量范围差别一般可达两个数量级。
根据中药剂量的分布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出二点结论:①中药的最小有效剂量到最大有效剂量之间有一段相当宽阔的范围,或者是说从最小有效剂量到中毒剂量之间有相当大的剂量范围;②常用量或者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不一定是中药的最大有效剂量,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到最大有效剂量之间还有一段剂量范围。
以上二点推论均可说明中药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超大剂量应用,不必拘泥于常用剂量或权威规定剂量。中药剂量的分布特征决定了中药可有超大剂量应用的可能。应该说明的是,无论是《药典》,还是《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或者是中药统编教科书,其中对中药剂量的规定,除明显有毒的中药外,绝大多数药物的剂量只是常用量或者是习惯用量,这些剂量的确定主要是以古人及现代临床用药经验和习惯为依据,剂量的上限丝毫没有极量或最大有效剂量的意思。
二、中药化学成分论
中药的特殊性之一是化学成分复杂,每一味中药都是由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由于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并不相同,达到一定生物活性的最小有效浓度也不一致,因此中药在某一剂量时,不可能表现出全部成分的生物活性;含量多或生物活性强,生物活性最小有效浓度低的成分,可能在小剂量时就表现出作用;相反,含量少或生物活性较弱,生物活性最小有效浓度高的成分,也许只能在大剂量时才能表现出特有的作用。再加上某些作用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即使同一成分,不同剂量档次,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药效作用;同时,在中药复方中,由于中药间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反应,也可能影响到某些成分生物活性的发挥,使其只表现出特定的药效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不同的方剂组成,选定不同的剂量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剂量不同而致药效作用不同的实例相当多,如半夏一两降逆止呕,二两安神催眠;红花小剂量活血,大剂量破血;黄连小剂量健胃助消化,大剂量则清热泻火;大黄小剂量苦味健胃,大剂量通腑泻下;甘草小剂量调合诸药,大剂量解毒……。有研究证实,大黄小剂量(0.05~0.3克),具有收敛止泻作用,发挥此药效作用的是大黄中所含的鞣质类成分;而当剂量增加到大于1克时(临床药理学实验),才表现出泻下通便作用,所起作用的主要是大黄中所含的蒽醌类成分。
单味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及生物活性的差异,是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物质基础。
三、毒性利用论
中医素有“以毒攻毒”之说,其意无非是利用药物的毒性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多见于危重病证、顽固性病证的治疗。在古代文献中有“药弗瞑眩,厥疾弗瘳”、“以知为度”等记载,强调的是当药物刚刚开始出现轻微中毒反应时的疗效最佳。这种情况主要是在一些有毒中药的应用时出现,原因是在于这些有毒中药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或交叉重叠,有时为了发挥这类中药的偏性,而不惜冒出现轻微中毒的危险而加以应用。当然,只要适量控制剂量,一般是不会中毒的。
例如《药典》中规定马钱子的剂量上限不超过0.6克,而按马钱子中所含士的宁的含量及士的宁的中毒剂量,以平均数推算出马钱子的中毒剂量约为0.625克,这与马钱子的规定剂量的上限比较接近:但临床上有报道,以马钱子配枳壳治疗骨折,马钱子最大剂量用至每日2.67克,虽然出现了肌肉抽搐,患处跳动感和头晕等与治疗不相关的作用,但对骨折的镇痛、促进骨折修复作用则非常的好。附子、乌头等类的中药的临床应用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许多有经验的老中医都告诫病人,以服药后出现肢体麻木、或抖动时疗效最好。当然,如果反应强烈,甚至出现中毒反应时,一般都有相应的解救措施。
由于这类有毒中药的权威规定剂量上限与中毒剂量之间的范围非常窄,出现治疗作用与中毒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应用起来需要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同时应该以实验或临床毒理学研究的结论作为理论指导,避免盲目性。
四、个体差异论
前面三个方面的理论探讨,所考虑的都是药物方面的因素,事实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