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学习介绍.pptx
威远同心医院;8、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有哪些?
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检验科、消毒供应室等以及现如今我院未成立的以下科室: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包括儿科监护室)、烧伤病房、血透室、口腔科等。
9、医院感染的报告要求有哪些?
(一)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立即报告院感科。
10、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1、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
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12、感染途径: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有5种:
1、接触传播 2、飞沫传播 3、空气传播
4、媒介物传播 5、昆虫媒介传播。前三种最为常见。
;13、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和重要的传播方式,又可分为两类: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易感宿主与感染或带菌者直接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通过接触了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等体内物质污染的物品而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接触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14、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由哪三大类:
细菌、真菌、病毒
15、MRSA:即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消毒,及时隔离(强调洗手和手部消毒的重要性)
;16、血培养标本的运送要求:
血液接种入血培养瓶后必须立即送往微生物实验室。外送培养的也必须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接种前后的血培养瓶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17、在采集脑脊液标本后应置于无菌室试管内尽快送检,绝不可冷藏!
△18、 截止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至此,需网络直报的传染病有三类39种!其中: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包括11种。
;20、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一)临床医务人员一旦发现甲类和乙类中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要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院感科在核实后要在2小时内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二)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二类性病,要在24小时内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
?
?
?
?
;第二部分:医院感染诊断、预防与控制
1.?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术前半~1小时开始使用抗生素,
(二)正确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以及脱毛方法;
(三)尽量采取加温措施,保持病人正常体温;
(四)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五)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
2、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2)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4)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泌尿道感染。(5)做好会阴部护理。 ;3、医院内肺炎(HAP/VAP)的预防措施:
(一)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
(二)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三)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六)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七)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八)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九)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十)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