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黏附并定植于某一组织适应内环境,增殖和扩散抵抗或逃避机体防御功能 释放毒素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侵袭力 毒 素 毒力 ● 产生毒素:内毒素(endotoxin) 外毒素(exotoxin)● 免疫病理损伤 (4)损伤机体组织细胞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来 源 革兰阳性菌和 革兰阴性菌 少数革兰阴性菌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存在部位 大多从活菌分泌 细胞壁组分,细菌 死亡裂解后释放 化学性质 蛋白质 脂多糖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内毒素由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和脂质A(lipid A)组成。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稳 定 性 60~80℃ 160℃ 30min被破坏 2-4h才被破坏 区别要点 外 毒 素 内 毒 素 毒性作用 较强,对组织有 选择性毒性作用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A链:执行毒素生物学活性,即毒性中心,决定毒素作用方式及致病特点。 外毒素大多为A-B型毒素,即由两种不同功能的肽链构成完整毒素。 B链:识别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并与之结合,介导A链进入靶细胞,决定毒素对宿主细胞的选择亲和性。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根据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等,外毒素可分为: ● 肠毒素(enterotoxin) ● 神经毒素(neurotoxin) ● 细胞毒素(cytotoxin)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可引起胃肠道各种炎症、呕吐、水样腹泻、出血性腹泻等局部或全身性症状。 ① 肠毒素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霍乱肠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可激活细胞内腺苷环化酶,超量合成cAMP,造成靶细胞生理功能紊乱,引起腹泻。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志贺毒素:可直接损伤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肠粘膜组织炎症、溃疡、坏死、出血等。 痢疾志贺菌:细菌性痢疾 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腹泻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葡萄球菌肠毒素:随食物进入胃肠道,再吸收入血,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的食物中毒。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神经介质,引起神经传导功能异常。 ● 肉毒毒素:神经肌肉麻痹 ● 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持续兴奋和 骨骼肌痉挛 ② 神经毒素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痉挛毒素可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传递,致使屈肌、伸肌同时强烈收缩,骨骼肌强直痉挛。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通过作用于靶细胞的某种酶或细胞器,致使细胞因功能异常而死亡,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炎症和坏死等。 ③ 细胞毒素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白喉毒素:对鼻咽部黏膜上皮细胞、外周神经末梢、心肌等有高度亲和性,可抑制靶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白喉、外周神经麻痹和心肌炎。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毒性作用 较强,对组织有 较弱,各菌的毒性 选择性毒性作用 效应大致相同 区别要点 外 毒 素 内 毒 素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少量内毒素可刺激巨噬细胞等,产生IL-1、IL-6和TNF-α等内源性致热原,后者再作用于宿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 发热反应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大量内毒素入血,出现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大量的TNF-α、IL-1、6、8、组胺、前列腺素、激肽等,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出现微循环衰竭、低血压和中毒性休克。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大量内毒素直接激活补体替代途径,活化凝血系统,加重血液凝固,引起皮肤的出血和渗血,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抗 原 性 强。外毒素经甲 弱。不能用甲醛 醛脱毒成类毒素 脱毒成类毒素 区别要点 外 毒 素 内 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