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我的建构与解构
HYPERLINK /weiyinjushi 畏因——荣伟玲的博客 HYPERLINK /weiyinjushi /weiyinjushi
在讲无我之前,我们先讲自我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以一个小婴儿为例,他从妈妈肚子里呱呱落地,这个时候,他是没有“自我”这个概念的。一切分别心他都还没有产生。他不会想,啊,我是个早产儿,我自卑;我 有九斤,我自豪;或者我有个高鼻子,我漂亮,我唇裂,我丑。这些想法他都没有。有这些想法的,是抱着他看的父母、医生、护士。是这些已经习惯以分别心来观 察别人的成年人。
当然,你知道,最后他会向这些人的投射认同。但这个过程在刚刚出生的几个月里,还不会发生。
心理学认为,婴儿大约在十八个月左右,开始产生“我”的意识。他开始认识到,他跟妈妈并不是一体的。他饿了,妈妈不一定马上来喂;他不舒服,妈妈也不一定 马上知道。他会玩一个游戏,就是用手打妈妈的脸,然后再打自己。他发现打妈妈的时候,她疼我不疼;打自己的时候,我疼她不疼。
这样,最重要的二元分别观念建立了。有人(客体),有我(主体)。
既然有了我,也就有了“我的”。我的玩具,我的妈妈,我的一切。现在他开始有自我边界了。
现在他有了一点烦恼了。不过,跟着他的烦恼会变得更多。因为他开始向父母的价值观认同。
“你是一个乖宝宝。”
“你是一个坏孩子。”
“我家孩子太调皮了。”
“我家姑娘长得不好看。”
“我这个娃娃就是聪明。”
现在,在他的内心,开始有一对一对相对而成的东西了。既然有聪明,就有不聪明;有漂亮,就有不漂亮;有听话,就有不听话。
老子说,高下相形,难易相成。
所有的分别观念都是在比较中形成的。他开始寻求自身的位置。
如妈妈所说,我是一个丑姑娘,隔壁的翠花才漂亮。这样,她分别投射出这一对客体给别人,给自己(即自体客体)。
我是一个聪明孩子,我弟弟就没我那么聪明。
注意了,他永远不可能说,全世界的人都聪明。这不可能。因为聪明是个相对的概念,你必须把不聪明这个概念投射给别人,你才能占有聪明这个概念。
所以,人有了所谓的自信,和所谓的自卑。
不管是自卑还是自信,都是相对比较的结果,都是苦。
自卑固然是一种苦,难道优越感不是一种苦吗?
如果你妈妈总说你聪明,你也总以为自己聪明,你就得非常努力,让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表现出这种聪明。因为毫无疑问,不聪明是可耻的,妈妈暗示了这一点,不聪明不配得到妈妈的爱。
总有一天,有一两件事让你觉得自己真的很愚蠢,周围的人也都觉得你很愚蠢,那时候你的痛苦就大了。
父母的分别心越重,就是我们说的越走极端,孩子的心理问题就越大。
这就是二元对立的痛苦。
非得聪明可以变成强迫症,疑病症或忧郁症。而一个可以聪明也可以不聪明的孩子,一个对聪明不聪明不太在乎的孩子,就可以从这样的强迫性努力中解脱出来。
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就会很清楚,凡是极端地看问题的人,喜欢用“他很坏,她很可怜,他是魔鬼,她是天使”一类词语的,都是内心冲突很大,心境不平和的人。
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极端地看问题,也没有过于激烈的情绪。
他会说,可能他有什么苦衷吧,可能她也有她的理由吧!或者他说,我们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人家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样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问题。
?
好,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说。
一个婴儿,他刚刚生下来的时候,是没有自我的,后来却有了自我。他会在课堂上自我介绍,我叫某某某,我多少岁,我喜欢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怎么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个自我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是通过认同和内化的心理机制建立起来的。
一个孩子,他会模仿他父母的言行举止,这个叫认同。一次次地认同,完成了内化。父母是上海人,他说话有上海腔;父母是四川人,他就喜欢吃辣的!父母或其他养育人被内化到内部,成为孩子最重要的人格。
如果孩子厌恶自己的父母,则通过“反认同”来内化客体意象。
比如,一个男孩厌恶自己的父亲酗酒,不负担家庭责任。成年后,他成为一个极度有责任感的男人。不仅负责赚钱养家,还跟在妻子屁股后头收拾她弄乱了一切东西。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营销人员,他滴酒不沾。有一次,当他在一个特殊场合里,呷了一口啤酒后,居然立刻呕吐了。
你觉得他不象他的父亲吗?他简直就是一个“反父亲”。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避免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但这也表明,父亲一直成为一个标杆,在内心影响他。这就是反认同。他不是超越了父亲,而是继续被父亲这个客体意象所束缚。
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特别厌恶的人,其实就是住在我们心里的重要客体。事实上,这个可厌恶者,就是我们的隐性人格。
所谓隐性人格,就是我们所压抑的人格。从表面上看可能我们跟这个人格不沾边,其实它不过是被压抑到更深的地方去了。
?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些不理解。反认同也是认同,并且,反认同也会把对象内化到自
文档评论(0)